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其中一页赫然写着:“若有一天,每个村庄都能成为信息节点,每户人家皆可自主生成知识,则国之脊梁立矣。”
“我一直相信,”
他说,“技术不该是金字塔尖的独享品,而应像雨水一样,落在每一寸干渴的土地上。”
当晚,全村召开紧急会议。
在小学礼堂昏黄的煤油灯下,陈景明提出了一个大胆建议:基于现有萤火网络,构建全国首个“去中心化乡村知识链”
,简称CKL(CountrysideKnowledgeLedger)。
该系统将采用轻量级共识机制,确保哪怕只有一台老旧收音机在线,也能完成数据验证与同步。
“我们可以不用区块链这个词,”
他笑着说,“就叫它‘百家账本’好了。
一家记一笔,万家传一程,谁也篡改不了。”
孩子们听得入迷。
小丫举手问:“那我能把我画的月球水稻设计图存进去吗?”
“当然可以。”
陈景明慈祥地点头,“而且你要记得,在这个账本里,你的名字就是版权证明。”
三天后,CKL测试版成功上线。
首个写入的数据,是扎西旺姆提交的牦牛健康监测日志,附带一段藏语语音说明。
系统自动生成哈希值,并通过北斗短报文广播至全国所有接入站点。
当西藏、新疆、内蒙古、云南等地陆续回传确认信号时,服务器屏幕上浮现出一行金色文字:
【共识达成。
知识归人,技术还乡。
】
就在同一天,北京传来新消息:国际开放技术峰会组委会正式决定,将原定于下月举行的大会主题由“智能时代的资本效率”
更改为“泥土里的星辰:全球草根技术创新宣言”
。
邀请函特别注明,开幕式将由中国代表团一名小学生代表进行主旨发言。
人选很快确定??小丫。
出发前夜,王秀兰连夜为女儿缝制了一件新衣裳,蓝底白花,领口绣着一圈细小的星星。
赵振国则反复调试便携式卫星终端,确保她在会场也能实时连接青山村的数据网络。
临行时,全村人送到村口。
周野塞给她一个U盘,里面存着全国各地孩子送来的祝福视频;李卫东递上一副特制墨镜,镜片内置微型摄像头,可自动捕捉演讲现场的关键信息;就连一向沉默寡言的村支书也破例说了句吉利话:“给咱中国人长长脸!”
火车缓缓启动,小丫趴在车窗上挥手,直到熟悉的山影彻底消失在地平线尽头。
七十二小时后,日内瓦万国宫。
聚光灯下,八岁的她站在联合国大会厅的讲台上,脚下铺着来自井冈山中继站特制的地垫??表面印有十万名乡村少年联署的签名图案。
全场寂静,五百多名各国代表、科技巨头CEO、学术权威齐齐注视着这个穿着粗布衣服的小女孩。
主持人用英文介绍道:“接下来,请聆听来自中国江西青山村的学生代表,赵小丫同学的发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