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那里有他亲手打造的“智慧农业展示中心”
,玻璃幕墙内陈列着仿真麦田与无人机矩阵,游客们可以通过AR眼镜体验“未来农场”
。
可他知道,那不过是虚假的镜像,真正的未来不在展厅,而在千里之外某个小女孩抱着对讲机喊“牦牛发烧了”
的瞬间。
他缓缓坐回椅子,终于点开了附件视频的重播按钮。
这一次,他看到了更多细节:孩子们脸上的雀斑、电路板上的手刻编号、阳光穿过麦穗投下的光影。
当他看到小丫在无人机打出“爸,我爱你”
时笑中带泪的模样,指尖猛地一颤。
第二天清晨,一封匿名邮件悄然发出,目标地址是中科院“乡村振兴科普卫星”
项目组。
附件包含三份文件:一是TechHarvest_89全部七名账号持有者的身份信息及联系方式;二是AgroNova内部关于中国乡村技术项目的窃取策略白皮书;第三份最为关键??一份名为《开源根脉:分布式农业智能架构设计草案》的技术文档,署名栏赫然写着“绿洲实验室?未发表”
。
与此同时,深圳机场飞往赣州的航班上,一名戴墨镜的男子默默收起手机。
他随身携带的银色行李箱中,藏着一台尚未上市的量子加密通信原型机,以及一张写满修正公式的草稿纸。
他在登机牌姓名栏填写的是“张卫民”
,但安检系统识别出的真实身份,正是那位曾主导多项国家农业科技专项的前首席架构师??五年前因“泄密案”
被迫辞职,从此销声匿迹。
而此时的青山村,正迎来一场意想不到的访客。
一辆破旧的军绿色吉普车颠簸着驶入村口,车身布满风沙划痕,车牌已被泥浆覆盖。
车门打开时,走下来的是一位满头银发的老者,穿着洗得发白的中山装,肩上背着一个帆布包,上面绣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78”
几个褪色字迹。
周野第一个认出了他:“陈……陈教授?您怎么来了?”
老人摘下眼镜擦了擦,露出温和的笑容:“我在电视上看见你们发射卫星的消息,就想来看看。
没想到,真有人把‘根脉计划’做出来了。”
众人震惊。
这位陈景明教授,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内最早提出“分布式民用计算网络”
构想的先驱之一。
当年他的论文被视为“空想主义”
,项目funding被砍,本人也被调离科研一线,最终提前退休归隐山林。
没人想到,他会在这个时刻现身。
李卫东急忙搬来竹椅,请老人坐下。
赵振国亲自泡了一杯粗茶递过去,低声问道:“您一直关注我们?”
陈景明点点头,从帆布包里取出一本厚厚的笔记本。
翻开泛黄的纸页,里面竟是手绘的电路图、算法推导和一段段对未来通信网络的设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