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书屋

第16部分(第3页)

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

和尚中有很多人从少年时起便已出家,通常在一些由代代相传的和尚“世家”

所掌管的“家传”

小寺庙中修行。

如果确有机会的话,一个和尚也要经过很多年以后才能够在某个规模很大的“官寺”

里获授僧职。

与此同时,一个见习修行的和尚则是一大批未获僧职、处于过渡状态的和尚的一员。

这种身份得之固然不困难,失之也很容易。

虽然国家以及社会大众将他们归入“僧人”

一类,但他们却不得栖身于任何一所有地位的大寺庙。

这样的“和尚”

大约构成了佛教僧人的大多数。

事实上叫魂的疑犯(包括本书第一章所述肖山事件中的两个和尚)大都出自于这些人,政府的疑问也集中于他们身上。

毫不奇怪,我们看到普通百姓的恐惧也为同样的看法所左右:这些人既没有正统的家庭背景,又不是注册在案的有地位的僧侣,而只是一批社会边缘人。

这一事实不能不导致我们对“僧人”

这一称谓到底有多大用处发生疑问,因为政府的文件实际上是将所有穿僧袍、剃光头的人都一概称为“僧人”

的,而全然不顾及他们皈依宗教及受到教育的程度。

他们中的许多人(甚至可以说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很难被归人为官方所认可的各类臣民的范畴,而官员们正是靠着这些范畴的存在而自信整个社会是在他们的控制之下的。

这些和尚的另一个可疑之处在于他们无根无底。

他们往往一经削发便开始了在路上飘泊的生活。

他们之所以旅行,或是为寻访讲经之处,或是前往祭扫本家“祖师”

的坟墓以示尊敬,等等。

这些都是很普通的原因。

另一个也许更为普通的原因,便是乞讨。

一般来说,小寺庙既没有足够的土地来养活庙里的人,又缺乏通过举行佛事而得到的捐款与收人,于是化缘乞讨便成了和尚们唯一的生路。

对和尚来说,化缘活动并非到处都可进行,有些寺庙便禁止和尚化缘。

同时,人们对于乞僧的态度常常无异于他们对一般乞丐的态度。

从十八世纪的文献资料来看,乞僧是随处可见的。

普通百姓对于和尚的态度也许受到了下述两种情况的制约。

一是见习修行和尚身份本身的模糊性(他们既是佛门一员又不在佛门之中);二是一般人对于乞讨者的暖昧态度(这被认为是一种无根无底的懒人的职业,但它又因为僧人实在太贫穷而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对于道士,普通百姓的态度也许就是一种更为直截了当的恐惧了。

人们习惯上常常将道士的活动同各种各样的法术联系在一起(如炼丹术,以符咒驱邪,以及寻求长生不老,等等)。

因此,当“邪术”

成为问题时,道士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怀疑对象。

尽管道士在社区里通常从事的是诸如以符咒为人治病之类的有益的活动,但他们在人们想象中的妖魔形象却表明,在人们看来,法术是很容易转化而成为邪术的。

由于和尚在社区中所从事的主要活动是协助死者的魂顺利通过阴间,他们便不是与道士同一意义上的术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替身养猪去了[快穿]漫兽竞技场我当大圣姐姐这些日子,操碎了心豪门拖油瓶,我靠画符爆红全网传奇篮神魏武侯枭门邪妻好男人他有金手指[快穿]穿成窝囊小姐的贴身丫鬟绝世保安事业脑咸鱼在八零我的未婚妻是主播武林店小二我的狗狗公司闻名世界三国之天下无双全能影后的花式撩法抢救大明朝龙符师妹疯癫一笑,对方生死难料玄学大佬只想当咸鱼七十年代小娇媳赤骨天梯我和大圣是兄弟太古神王韶光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