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乎”
,指事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是“呼”
的本字。
其在甲骨文的字形与“兮”
相近,下边是一种乐器,上边象征吹奏时发出的声气,只是声气比“兮”
多了一点,表示声音高一点或长一点的意思。
其本义当为乐声袅袅余音不绝的意思。
金文上边又多了一画,篆文则又少了一点,隶变后楷书写作“乎”
。
《说文解字》:“乎,语之余也。
从兮,象声上越扬之形也。”
所以,“乎”
后来就完全用于语气助词,表示感叹,相当于“啊”
,以增强语气。
《论语》:“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其也用于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
“吗”
“呢”
。
《论语?学而》: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其还可以用作介词,相当于
“于”
,表示在、对于、比等意思。
《荀子?劝学》: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也”
,象形字,最早见于甲骨文。
其在甲骨文中的字形就像蛇的形状,可能表示蛇爬行时蜿蜒曲折的状态或蛇的某种特性,但在后来的发展中,这种本义逐渐淡化。
“也”
和“它”
、“虫”
、“?”
同源,在最初都是表示蛇的意思。
后来,无论是在字形,还是在字义上,又进行了分化,表示不同的意思了。
“也”
字还有一些其他一些非主流的说法,在此就不一一解释了。
《说文解字》:“女阴也。
象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