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
世界不会被美国的假象所迷惑,而会因此准备开始新一轮以信息化技术改造现有核武库的潮流。
世界面临的核战争威胁,将比冷战时代更大。
由于这种恐惧,一些国家或恐怖组织,将以更大的“热情”
倾心核武器,世界反核扩散的形势也更加严峻了。
第六节、海啸赈灾的准军事观察(1)
导读:
本文写于2004年。
作者不愧是站在国家航船的桅杆上瞭望远方的人,从一次海啸的人道主义救灾中,居然看到了亚洲北约的轮廓,当今世界的老大以及欧盟幼儿蹒跚的身影。
再没有什么比突发事件更能检验一个国家的战争能力了。
很多的国家,也正是通过这个事件,展现他们的政治亲密度、军事反应力。
所以,作者选择这个角度,观察离中国如此之近的这个地方,那些穿梭的军事背影。
难得中国有这么个哨兵,时时为祖国的安危警惕着,怪不得海外称之为“*”
,不仅要有鹰之硬,更要有鹰之锐,鹰之警。
12月26日,平安夜的钟声响过,眼看2004年就将成为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一个难得的政治、军事“平安”
年。
然而,忽然……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结合部的海底一声巨响,将风光旖旎的南亚群岛瞬间撕裂,也把自伊拉克战争以来,正在进行“粘合”
的世界几大政治板块,剧烈地震开了。
惊天动地的海啸,带来了一幕远远超过“”
灾难的人间悲剧,同时还意外地带来了一场充满政治和军事意味的角逐。
渐趋平静的血腥海水,遮掩着看不见的波澜此起彼伏。
此次救灾行动与以往的最大不同是军队的大量介入。
在政治家眼里,发生在世界战略要地的这场自然灾难,为争夺、扩展势力范围和影响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博弈机会;对于军人们而言,那波及海域之广、杀伤威力巨大的海啸,则不啻为一场突发的大规模局部战争。
各国不约而同地将海啸救援,当作介于战争与演习之间的准军事行动。
作为旁观者,冷眼向洋打量那些全副武装的身影,不是没有必要的。
毕竟,那里距我们的南国门仅一步之遥。
一、美国:自越战以来美军在亚洲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美军是最早发现此次救灾可以开发出军事效益的。
地震一发生,特别是美国政府决定大力介入之后,美军高举人道救援的旗号,以海啸为假想突发局部战争事件,立即展开了各军兵种的联合作战保障行动。
日本军事评论家藤井冶夫说:“美军此举的目的是显示力量,同时要针对‘不稳定地区’战事的计划,打算在此次救援活动中演习美军主导的联合作战”
。
法新社称,这是自越战以来美军在亚洲最大规模的一次行动。
这“最大规模的一次行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