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李宗仁指挥部,第一个将战役大捷的消息报告于世。
父亲的报道、文章真实
地反映了抗战前线及敌后的情况,他也因此而成为当时中国的知名记者。
1939 年,母亲怀上了我。
听说蒋经国在江西赣州搞新政,父亲很想实
地去看看,同时,也为了找一个相对太平的环境安家,好让母亲顺利生产。
家刚安顿,蒋经国便亲自登门造访了,说:曹老师,我这里有一张报
纸,希望您能留下来,帮我办好这张报纸。
于是,父亲便留在赣州,担任了
蒋经国《正气日报》社的主笔,把报纸办得颇有声色。
也就是从那时开始,
父亲与蒋经国相识相交;结下了友谊。
本来,父亲如果六根不净,凡心未泯,
这是一个加入“太子党”
,在仕途上求发展的好机会,但不管谁来劝说,他
均坚持“平生只做无冕王”
的原则,坚拒参加国民党。
他称自己“并非清高,
秉性使然”
。
1948 年,国民党败象百露,父亲到了南京。
蒋经国去看他,父亲对蒋
说:政府非有大的更张,否则难以为继。
蒋经国对他的劝告不置可否,而国
民党也依然故我,滑向崩溃。
父亲仰天叹道:国民党不亡是无天理!
共产党胜利,新中国成立,父亲是高兴和拥护的,但是,要叫他亦步
亦超只能写赞美歌颂的应景文章,是与他自由主义的个性不相吻合的。
此时
艾思奇曾作报告,说:新政权好比一堵墙,知识分子好比一块砖,砖头砌进
墙里,你就是革命队伍的一分子了,砌不进去呢,便只能把你搬开了。
父亲想,我是自由惯了的人。
哪堵墙都很难砌进去,不必劳动别人来
搬,我还是乘早去自谋生路吧。
1950 年,他下决心去了香港。
当然,促使
他下决心的还有一个很现实的“民生”
问题,一家大小八口人,都靠他来养
活,而他却已失业了。
父亲初到香港,开始很艰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