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的构成,或许比想象中更复杂。
林星澜显然也捕捉到了这个信息,她与纪怜淮交换了一个眼神,继续问道:“那您还记得,当时负责这个项目的人,或者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吗?”
陈伯摇了摇头:“那都是上面牵头搞的,具体哪些人弄的,我们普通工人哪清楚。
只记得后来项目停了,设备也拆了,但有些埋在地下的线缆可能还在吧。”
告别陈伯,林星澜对纪怜淮说:“纪小姐,您看,城市的记忆是分层的。
最新的创伤覆盖在旧的痕迹之上。
‘幻镜’项目的异常,可能激活了更早的、属于工业时代的集体潜意识残留。
这或许能解释,为什么那个‘倒影城市’的传闻中,景象如此光怪陆离,混杂着不同时代的元素。”
纪怜淮深深点头,林星澜的视角为她打开了新的思路。
这个“镜像都市”
,可能不是一个单一的怨灵作祟,而是一个由强烈怨念为核心、吸附了区域历史中各种负面情绪和记忆碎片而形成的、复杂的“意识聚合体”
。
这也解释了为何其表现形式如此混乱,既有高科技的虚拟偶像元素,又有陈旧的老工业景象。
随着调研的深入,纪怜淮利用共情能力,在白天相对安全的环境下,小心翼翼地感知着这些重点区域残留的“情绪化石”
。
她能感受到多种情感交织:有工业时代机械重复的麻木与疲惫,有时代变迁中被抛弃的失落与不甘,也有近期“幻镜”
项目带来的那种虚幻的兴奋与随之而来的巨大失落感。
而在所有这些之下,一股最新鲜、也最强烈的悲伤与愤怒,如同暗流中的主河道,贯穿并统御着其他情绪——那无疑属于“琉璃”
。
王越泽那边的数据分析也取得了进展。
他成功定位了几个残留的“幻镜”
节点地下线缆的大致走向,发现它们与城市照明系统的某些老旧回路存在物理上的交叉或临近。
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琉璃’的怨念核心可能依附在某个未完全失效的‘幻镜’节点服务器上,它利用城市夜间照明系统泄露的微弱电磁能量作为‘催化剂’或者‘桥梁’,在特定条件下将自身的意识场投射到现实空间,形成那个‘镜像都市’!
光,不仅是触发条件,很可能还是它显现的载体!”
这个推断将“光”
的作用从单纯的触发,提升到了构成“镜像”
本质的关键因素。
一切都指向了更深入的夜间调查。
时机很快到来。
林星澜的纪录片需要拍摄一组千禧城“昼夜交替”
的延时镜头,地点选在了运河区一个能俯瞰老码头和部分旧厂区的制高点。
拍摄时间,恰好是从黄昏到午夜。
纪怜淮以探讨夜景拍摄氛围为由,随同前往。
夜幕缓缓降临,千禧城的灯火次第亮起,将运河染成一条流光溢彩的缎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