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就是“冒险”
。
融资借款,巧渡难关
在旧中国的航运史上,像虞洽卿经营的“三北”
公司这样发展规模之大、速度之快的民营企业是极罕见的,然而这一切多赖虞洽卿善于借款的本事。
多年来游荡商场、熟谙世故的虞洽卿自有一套借款的妙法。
他总是先购进一批廉价的破旧轮船,挂牌成立数个小航运公司,然后以这些小公司的名义分别向银行借款,款一到手,便用于解自己之难。
1919年五四运动后,他利用中国人抵制日货的机会,低价购买日轮,为此他先组织了一个兴宁公司,以该公司的名义向北洋政府借款,买进了“兴宁轮”
为自己狠赚了一笔。
虞洽卿借款总是钻空觅缝,从不肯放过任何一个机会。
1919年2月,北京政府代表朱启钤,南方政府代表唐绍仪、岑春煊在上海举行南北议和。
这本是政界之事,可虞洽卿却盯上了北方财政次长李思浩。
虞与李本是同乡,关系不错,可虞偏不愿自己开口去借钱,而是让自己的密友陈昆初出面。
陈昆初星夜登门造访李思浩,故作十分诚恳地为李献计献策。
陈对李说:如今南北双方对峙,势不两立,要想谋取和平,必定要取消一方政府,因此这次上海议和十分关键。
为了压倒南方,北方代表团应该先声夺人、广造舆论,取得各地尤其是上海有声望的知名人士的支持。
李思浩觉得很有道理,便请陈昆初指点一二。
陈昆初见李思浩心已动,时机成熟,便开始大谈虞洽卿在上海商界颇有名望,举足轻重,尤其在租界有极大势力,如果请他出面,一定会得到上海各界的普遍响应。
李思浩十分相信,便请陈昆初帮忙与虞洽卿联络。
陈昆初故作为难地说,虞洽卿因商务上资金一时难以周转,恐怕一时无暇来顾及此事,如能帮他介绍交通银行总经理钱新之贷款30万元,帮虞洽卿解除后顾之忧,他自然会为北方政府全力奔走。
李思浩见话已出口,不好推辞,只有答应下来。
就这样,虞洽卿略施小计,便轻而易举地从交通银行提走了30万元借款。
其谋划之精细,运筹之微妙,使不少商界老手也只能望其项背、自叹不如。
后来,由于投资固定资产过多,虞洽卿的三北公司出现严重的资金周转失灵,虞洽卿再次施展他的借债手腕筹措资金。
由于当时银行贷款条例规定,凡企业购买轮船用于航运业,银行将给一定的资金援助,只须先付三成定金,余款可以在六个月内还清。
也就是说,购买一艘船,可以向银行抵押后获得船价一成的款项,付去船价三成的定金,将有四成的现款余额,这不失为一种短期的借款方式,就这样虞洽卿越穷越买船,反而帮自己渡过了难关。
1926年以后,帝国主义的大批商船来华,形成了船多货少的局面,加之军阀混战,商业停顿,三北公司的轮船又多是旧船改装而成,质量、服务、速度都远远无法同外船竞争,因而被迫停航。
航运一停,债主立即蜂拥而来,虞洽卿却显得不慌不忙,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遇到老实的债主上门,他总是赔尽笑脸,满嘴客套,请求宽限几日,有时也开个空头支票应付一阵。
若对方上门纠缠,死活不肯走,他就一头钻进租界内,“小躲进戏园,大躲泡澡堂”
,有时甚至十天半月不露面,让债主无可奈何。
遇上大债主上门,他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既不逃也不躲,没等债主坐下,就大声问儿子,谁谁家的款子备齐没有?儿子回答没有,虞洽卿马上显出勃然大怒的样子,破口大骂:“我早就告诫你们,做生意要讲信誉,贷了人家的款岂能一拖再拖?”
父子两人戏演得十分精彩,甚至装作要大打出手,弄得债主赶紧充当调停人,自愿要求延期。
直到1937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