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能屈能伸,方为大丈夫也!
做好领导第三件事:棒与杀
“胡萝卜加大棒”
是旧时做领导使的惯招。
那种既打又哄的伎俩曾使多少职员诚惶诚恐,而当今做领导的第三件事所使的“棒与杀”
却是“当今领导”
应遵循的十大原则。
“挺”
“活”
结合方可成大业
著名军事家孙武把战争环境分成许多种类,其中最险要的一种环境叫做“死地”
。
何谓死地?孙武解释说:“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
“无所往者,死地也。”
意思是,前后受阻,背负险固,战斗还有生存的可能,不战则惟有死路一条,这就是军事上的死地。
曾国藩自从统率军队以来,就没有生还的打算,所以经历种种危难,都视死如归,凛然不屈。
这种挺拔至诚,感染和影响了他的下属、士兵和兄弟。
所以湘军阵亡的文武官兵,按在册所记载的,就多达一万多人。
咸丰八年(1858年),三河镇战役中,他的胞弟曾国华随李续宾征战,使用单骑冲击敌阵的方法,不幸陷阵而死。
曾国藩取得战争胜利的功绩,数不胜数。
在取胜无望的时候,他孤注一掷,拼命力争;在危难紧急的关头,他坚定不移,百折不回,这都是由于他“挺”
的精神和学识,不因生死安危而改变自己的初衷。
在做人和做官的大是大非问题上,曾国藩抱定不改初衷的“挺”
字精神,将其作为创业的基本原则,赢得了忠臣的美誉。
然而,这并不是说曾国藩对任何事情都要不作任何变通的墨守陈规,在许多具体的战术和策略上,曾国藩则表现出充分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保证了处世的圆满和全面,从另一个角度又保证了他能够坚持挺下去。
这种“挺”
与“活”
的结合,并不违背曾国藩所奉行的儒家道德和处世法则。
曾国藩指出,为了坚守大事大非,有时不拘泥于过去的言行,这是连孔子也赞成的做法。
孔子住在陈国的时候,有一次离城外出。
他经过蒲国时,正好公叔氏在蒲国谋反。
蒲国的人就扣留住孔子,对他说:“如果您不去卫国,我们就让您走。”
孔子就和他立盟。
但孔子出了蒲国东门以后,就立刻去了卫国。
子贡说:“这样做不是违背了盟约吗?”
孔子说:“这种被迫立的盟约,鬼神是不会理会的。”
因此,为人应该讲信用,但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如果为了一个不当的誓言限制自己今后的进取,是愚蠢透顶的。
曾国藩之所以能够将“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