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问题在于,付出的值不值得。
为了公众事业、民族和国家的利益,为了家庭的和睦,为了自我人格的完善,付出多少都值;否则,付出越多越可悲。
我们所说的忍名让利,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提出的人生命题。
在求取功名利禄的过程中,奉劝诸君,少一点儿贪欲,多一点儿忍劲,莫为名利遮住眼。
说起容易做起难,如何才能做到莫让名利遮望眼呢?首先就是要忍恶,求美誉。
客观地说,求名并非坏事。
一个人有名誉感就有了进取的动力;有名誉感的人同时也有羞耻感,不想玷污自己的名声。
但是,什么事都不能过于追求,只要过分追求,又不能一时获取,求名心太切,有时就容易产生邪念,走歪门。
结果名誉没求来,反倒臭名远扬,遗臭万年。
君子求善名,走善道,行善事。
小人求虚名,弃君子之道,做小人勾当。
古今中外,为求虚名不择手段,最终身败名裂的例子很多,确实发人深思;有的人已小有名气,还想名声大震,于是邪念膨胀,连原有的名气也遭人怀疑,更其可悲。
在中世纪的意大利,有一个叫塔尔达利亚的数学家,在国内的数学擂台赛上享有“不可战胜者”
的盛誉,他经过自己的苦心钻研,找到了三次方程式的新解法。
这时,有个叫卡尔丹诺的找到了他,声称自己有千万项发明,只有三次方程式对他是不解之谜,并为此而痛苦不堪。
善良的塔尔达利亚被哄骗了,把自己的新发现毫无保留地告诉了他。
谁知几天后,卡尔丹诺以自己的名义发表了一篇论文,阐述了三次方程的新解法,将成果攫为己有。
他的做法虽然在相当一个时期里欺瞒住了人们,但真相终究还是大白于天下了。
现在,卡尔丹诺的名字在数学史上已经成了科学骗子的代名词。
宋之问、卡尔丹诺等也并非无能之辈,在他们各自的领域里都是很有建树的人。
就宋之问来说,即使不夺刘希夷之诗,也已然名扬天下。
糟的是,人心不足,欲无止境!
俗话说,钱迷心窍,岂不知名也能迷住心窍。
一旦被迷,就会使原来还有一些才华的“聪明人”
变得糊里糊涂,使原来还很清高的文化人变得既不“清”
也不“高”
,做起连老百姓都不耻的肮脏事情,以致弄巧成拙,美名变成恶名。
其实,求名也算不上有过错,关键是要如何去求。
如果你一味地追求名誉,那样,必然要走上沽名钓誉,欺世盗名之路,其结果是可悲的。
有时,既未沽,也未钓,更未盗,美名便戴到了自己的头顶,这又当如何呢?
唐朝诗人宋之问,有一外甥叫刘希夷,很有才华,是一年轻有为的诗人。
一日,刘希夷写了一首诗,曰《代白头吟》,到宋之问家中请舅舅指点。
当希夷诵到“古人无复洛阳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时,宋之问情不自禁连连称好,忙问此诗可曾给他人看过,刘希夷告诉他刚刚写完,还不曾与人看。
宋之问遂道:“你这诗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二句,着实令人喜爱,若他人不曾看过,让与我吧。”
希夷言道:“此二句乃我诗中之眼,若去之,全诗无味,万万不可。”
晚上,宋之问睡不着觉,翻来覆去只是念这两句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