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失误,以致上下离心,人才流失,那才是最蠢的做法。”
这种看似勇于承认错误,实则为“障眼法”
的伎俩,往往极具欺骗性,因而也就为历代许多统治者施用。
孔子说过“见贤思齐”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看到别人有毛病就反省自己,孔子大概是中国第一个善于反省的大师,而孟子也是一个善于反省的大师。
作为孔孟之道的信徒,曾国藩最佩服孔孟的反省之术。
对于自己的错误要勇于承认并改正,对于由自己造成的失败要敢于自责,曾国藩正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来“逐日检点”
的,由于此举关系进德修业的大事,所以他才能自己要求得那样严格,不可有一天的怠慢。
而手下诸将受其影响也都愿意承担失败的责任,统帅如果有了这种自责的精神,那么打胜仗就是必然的了。
以仁为治者宽厚待人
中国历史上,许多帝王都懂得以仁为治的道理,也多次运用于自己的统治之中。
唐太宗去世前夕,曾故意把已经负有辅佐太子重任的宰相李贬官。
他告诉太子道:“李是有能力辅佐你的,但他是我手下的功臣,是前朝元老,而你跟他并没有什么恩爱相结,因此,难免会摆出桀鹜不驯的样子,使你难于驾驭于他,所以我才故意贬谪他。
你继位后,可即刻让他官复原职,他便会对你感恩戴德,忠实地效命于你。”
果然,太宗逝世后,太子李治继位的当日,就让李复任宰相,由此,李对新皇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从此忠心耿耿,不复二心。
无独有偶,汉代大将卫青不斩败将的故事也说明其仁治的高明。
有一年,汉武帝派卫青出兵定襄,他的部将苏健、赵信两军共三千多骑兵,个个具有非凡本领。
一日,这两军突然与单于的部队遭遇,经过一日激战,三千多骑兵几乎全部战死,赵信也投降了单于,只有苏健只身逃回汉营。
一时间议论纷传,都道苏健必死无疑。
更有议郎周霸对卫青进言道:“自从大将军出兵以来,还未曾斩过部将,今天苏健损失了这么多人马,还一个人逃了回来,以卑职愚见,应将其斩首示众,昭示全军,以显示将军的威严和治军有方。”
但军中有一个叫安的长史却竭力加以劝阻,他说:“万不可如此做!
想苏健以数千人马抵抗数万敌军的围攻,奋力苦战一天,士卒悉数战死,不敢有二心,可见其忠焉,如今他死里逃生,拼死逃回营中,如果反而被斩,这无异于告诉众人,今后如打败仗,千万别跑回来,干脆投降敌人。
所以万不可杀他。”
卫青听了这番陈述,心中深以为然,于是说道:“我卫青将真心诚意地待他,让他待留军中,我不怕会因此失去威望。
周霸劝我以斩部将来显示威仪,这根本就不符合我的心愿。
再者,虽然大将军有权斩杀部将,但以我被皇上宠幸,也不该在城外擅自诛杀部将。
将他送往皇上那里去,让皇上自己亲自发落他吧!
这样形成大臣不敢专权的局面,不是更好吗?”
左右的人听了这番话,深为卫青的深明大义和忠诚所感服,更加钦佩卫青的为人和仁慈,莫不肃然以对。
于是,卫青将苏健囚禁起来送到汉武帝那里,汉武帝果然不久就赦免了他的罪。
卫青不斩部将,说明他是一位宽厚仁慈的将军,同时也说明他是一位懂得仁治的统帅。
借刀杀人———制衡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