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书屋

第43部分(第2页)

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曹振镛在乾隆朝中进士,点翰林,官至侍读学士,至嘉庆朝便飞黄腾达,升为尚书、大学士。

道光皇帝继位后,他更是红得发紫,晋武英殿大学士、赠太傅,图形紫光阁。

当他以81岁高龄去世后,又得到“文正”

的谥号。

这是清朝对故世大臣最高的评价,在清代享受这种殊荣的只有七八个人。

曹振镛作为一位汉族官僚,既没有显赫的武功,又没有出众的文采,在重满轻汉的清朝时代,能够在充满凶险和倾轧的仕途上一帆风顺,自然有他的“诀窍”

有一次,他的门生向他讨教,问他成为三朝元老,深受皇帝宠信靠的是什么。

他回答六个字:“多磕头,少说话。”

意思是对皇帝、对上司,只需要表示顺从,不用发表自己的意见。

真是圆滑到了极点。

“少说话”

不等于不说话,而是把话说到关键的时候,说到点子上,对此,曹振镛是深有研究的。

清朝进入道光时期就已经暴露出许多衰败的迹象,积重难返,地方官员纷纷把这些情况上报朝廷,等待皇帝拿主意。

每天堆在皇帝面前等待批阅的文件就有好几大撂,道光帝看得头昏脑胀,为此,他感到看也不是,不看也不是。

看吧,实在不愿整天泡在文件堆里,不看吧,又怕留下荒废政务的坏名声。

曹振镛敏锐地察觉出道光帝的这种心思。

他讨好皇帝说:“今天国家在陛下的英明治理下,太平无事。

可是一些大臣偏偏好无事生非,在奏章中讲一些危言耸听的事情,无非是为了博取敢于直言的虚名,对于他们又不能降旨怪罪,这样会使陛下蒙受拒谏的名声。

依臣之见,陛下今后只要在批阅奏章时,选择其中的细枝末节上的错误,降旨严厉斥责,臣下就会慑于您的天威圣明,知道陛下对天下事早已明察秋毫,一定不敢再呈上那些搬弄是非的奏章。”

曹振镛的一席话,正中道光帝的下怀,果然照他的办法做了。

不少人因此丢了官职,文武百官谨小慎微,尽量不向朝廷报告或少报告,甚至出了大事也隐匿不报,即使报告也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掩盖事情的真相。

于是,官场上形成互相欺瞒,报喜不报忧的恶劣作风。

国家的许多弊政得不到及时解决,最后形成了全国性的内乱。

然而,道光帝却少看了许多奏章,免去了大量的伏案之劳。

曹振镛这么一“说”

,实际上是为了保全自己的名誉地位,成功地施展了逢迎上司的小手腕,这种人只能给自己带来某些私利,对国家来说,却是埋下了可怕的隐患。

这种人整天想着自己的名誉如何,根本不考虑国家的安危。

更可怜的是道光皇帝没有看透这一点,反而把曹振镛当成言听计从的股肱之臣。

曹振镛的举止无疑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反思。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虽然不能以曹振镛为楷模,但是,我们可以从中学到认识像曹振镛这样一些舍公为私的、祸国殃民的小人的本领,防备受其谎言所惑,误了勤政为民之大计。

位高权重后就该退避三舍

自古以来,领导最忌讳的就是握有实权的下属,惟恐下属会借手握兵权之际突然发难,将领导架空或者赶下台去。

对于这样心有疑虑的领导,你一定要表现出自己的理解,交出实权来换取太平日子,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

宋太祖夺了天下不久,他问赵普:“自唐末以来的几十年间,换了十几个皇帝,征战不息,其原因何在?”

赵普回答:“因藩镇的势力太强大了。

皇帝势弱而臣子势强,自然无法控制局面。

今天只有稍微削减他们的权力,控制他们的钱粮,收编他们的精兵,天下才能安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大话之神抢救大明朝西游记:四川话版好男人他有金手指[快穿]龙符(系统)当幸运值为max时神圣罗马帝国懒妻教育得当,三胞胎有事就喊爹绝色占卜师:爷,你挺住!总裁大人超给力大国工程太古神王神农别闹漫兽竞技场三国之天下无双侯门嫡女,相公宠上瘾全能影后的花式撩法事业脑咸鱼在八零万界时空穿越者师妹疯癫一笑,对方生死难料氪金养美人,我躺着赢麻了明婚暗恋我当大圣姐姐这些日子,操碎了心当反派绑定了女主系统替身养猪去了[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