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一、自我否定法
此法就是自己对所提问题拿不准,如果直截了当提出来恐怕失言,造成尴尬,这时,就可以使用既提出问题,同时又自我否定的方式进行试探。
这样在自我否定的意见中,就隐含了两种可能供对方选择的方案,而对方的任何选择都不会使你感到不安和尴尬。
比如,有一位年轻作者在某刊物上发表了两篇小小说,可是收到相当于一篇的稿费,他想这一定是编辑部弄错了,可是又没有把握。
他担心直接提出来,如果是自己弄错了,被顶回来那就太尴尬了。
于是,他这样提出问题:“编辑先生,我最近收到了20元稿费,这一期上刊登了我两篇稿子,不知是一篇还是两篇的稿费?如果是两篇的那就是我搞错了。”
对方立即查了一下,抱歉地说是他们搞错了,当即给了补偿。
这位作者是用了一些心思的。
他把两种可能同时提出,而且是把自己的想法作为否定的意见提出。
这样即使自己搞错了被对方否定,也因自己有言在先,而不会使自己难堪。
二、投石问路法
当你有具体想法时,并不直接提出,而是先提一个与自己本意相关的问题,请对方回答,如果从其答案中自己已经得出否定性的判断,那就不要再提出自己原定的要求想法,这样可以避免尴尬。
比如,有个女青年买了块布料,拿回家后看到售货员找的钱不对。
但是,又没有把握是人家错了,于是她找了回去,问道:“小姐,这种布多少钱一米?”
对方回答后,她立即明白是自己算错了,说了句“谢谢”
,满意地离开了商店。
看来这个姑娘的处理方法是明智的。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当自己拿不准的时候,不要武断地提出否定对方的要求,最好使用投石问路法,先摸清情况,再决定下一步行动也不迟。
三、触类旁通法
当你想提一个要求时,还可以先提出一个与此同属一类的问题,试探对方的态度。
如果得到肯定的信息时,便可以进一步提出自己的要求;如果对方的态度是明确的否定,那就免开尊口,以免遭到拒绝出现尴尬。
比如,有一位干部打算调离本单位,但又担心领导当场给予否定,或给领导留下坏印象,以后不好工作。
于是他这样提出问题:“书记,咱们单位有的青年干部想挪挪窝儿,你觉得怎么样?”
书记说:“人才流动我是赞成的。”
他见书记态度还可以,于是进一步说道:“如果这个人是我呢?”
“那也不拦,只要有地方去。”
这样他摸到了领导的态度,不久,他正式向领导提出了调动的申请。
用触类旁通法进行试探,其好处是可进可退,进退自如,在交际中有广泛的用途。
四、顺便提出法
有时提出问题,并不用郑重其事的方式。
因为这种方式显得过分重视,至关重要。
一旦被否定,自己会感到下不来台。
而如果在执行某一交际任务过程中,利用适当时机,顺便提出自己的问题,给人的印象是并未把此事看得很重,即使不满足也没有什么感觉。
比如某业务员与某厂长谈判,谈判告一段落时,向对方提出一个问题,说:“顺便问一句,你们厂要不要人?我有个同事想到你们这里来工作。”
厂长说:“我们厂的效益不错,想来的人很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