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钟会便和傅嘏商议,使傅嘏上表,但钟会和卫将军也同日起程,大军回到洛水南岸屯驻,因此朝廷拜司马昭为大将军,辅政。
钟会则升为黄门侍郎,封东武亭侯,食邑三百户。
魏少帝(高贵乡公)甘露二年(公元254年)朝廷征诸葛诞为司空,那时钟会正在家守丧,他预计诸葛诞一定不会遵命,朝廷应另有对策,所以他立刻用快马送意见给司马昭。
司马昭因事情已经施行,只好不再更改。
等到诸葛诞真反之后,魏少帝御驾亲征到项,司马昭抵达寿春,钟会就又随从在军了。
起先,吴国大将全琮,他是孙权的亲家重臣。
全琮的儿子全怿,孙子全静,侄子全端、全翩、全缉等人,都领着军队来救诸葛诞。
全怿兄长的儿子全辉、全仪两人则留在建业。
因他二人和其他家人有官司纷争,因此他们带了母亲,率领着亲信部下,好几十家渡过长江,投奔司马昭。
钟会就利用这事提出计谋,他主动秘密地伪造全辉、全仪的信,又派他二人的亲信带信进入寿春城中,告诉全怿等人,说是东吴国内对全怿等人的表现很愤怒,责备他们不能攻下寿春,将要把他们的家人全都杀了,全辉、全仪二人因此逃到北方来投降等等。
全怿等人接到消息后都很害怕,后来就带领着自己的部下开了东城城门出来投降。
他们投降后,都受到司马昭的重用和信赖,因此造成了寿春城内各将领的分裂。
寿春城后来被攻下,钟会的计谋占了最大的因素,而司马昭对他的亲信也日益增高,当时人都喊他张子房。
大军凯旋后,钟会被升为太仆,他坚决推辞不肯就职。
只肯以中郎身份,在大将军府担任记室工作,成为司马昭的心腹。
因他###诸葛诞有功,因此被进爵为陈侯,他屡次谦让不肯接受。
最后,皇帝下诏令说:“钟会掌理军事行动的综合研判工作,参加大计的制定,对于预测敌情,达成胜利,有极大的功劳。
可是他推辞国家对他的宠爱,坚拒封赏,他的言辞诚恳实在,前前后后一再辞让,真是一点儿也不能改变。
像这样功成不居的情形,古人也非常尊重,朝廷也只好依他的意思,以成全他的好事了。”
后来他被升为司隶校尉。
虽然这是地方官职,但是当时大政的拟定,政治的兴革奖惩,钟会没有不综理的。
例如嵇康等人的被定罪行刑,都是按钟会的计谋施行的。
司马昭认为虽然蜀汉大将姜维屡次兴兵侵扰边疆,但是因为蜀汉的疆域很小,长期兴兵使百姓们疲倦困顿,资源物力也都单薄枯竭了,因此司马昭很想劳动大军攻伐蜀汉。
当时只有钟会也以为蜀汉可被攻取。
所以他和司马昭两人共同商议蜀汉的地形,讨论、判断成败和情势。
当魏元帝(陈留王)景元三年(公元262年)的冬天,司马昭任命钟会为镇西将军,赐节总督关中各地军事,此外,司马昭又下令给青、徐、兖、豫、荆、扬等各州出兵,并要他们造船。
此外还下令要唐咨造成航海的大船,对外显示就要攻击东吴了。
景元四年秋天,皇帝下令要邓艾、诸葛绪各统兵三万人,要邓艾急向甘松、沓中去追姜维,要诸葛绪急速攻到武街(今甘肃戍县西)、桥头(今甘肃文泉县东南里)去截断姜维的退路。
钟会领着十多万人的部队,分成两支,一支由斜谷,另一支由骆谷(今陕西盩厔县西南)进入四川。
行军时他要牙门将许仪走在前面,修治道路,钟会则紧跟在后面。
当钟会走上一座桥时,桥上木板忽然穿陷,马脚陷进洞里,因此钟会下令把许仪杀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