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下一刻,达克乌斯的语气变得严肃,像是骤然压低的乌云,让原本轻松的空气顿时紧绷起来。
“没有!”
曼迪尔的心咯噔的一声。
她知道达克乌斯在问什么,尽管他没有说出口,但那份隐含在话语背后的锋利意图,她太熟悉了。
她的表情瞬间变得严肃,毫不迟疑地做出回应,声音坚定得如同战锤落地,“部队严格遵照命令,进发的时候,除了作为斥候的黑暗骑手,部队没有进入任何一处村庄。”
达克乌斯没有再说什么,也没有继续追问。
他只是沉默地看着曼迪尔,目光短暂地在她脸上停留了一瞬,然后点了点头,神情无悲无喜,转过身,背着双手,径直朝前方走去。
在他的脚步声中,回响着杜鲁奇陆军后勤体系的沉重与谨慎。
不同于拿破仑那种激进、凌厉、靠吞噬敌方资源推进的模式,杜鲁奇的后勤体系是保守而稳重的,源自成熟的战略思维与对代价的深刻理解。
他们并不奉行『军队靠胃行军』的原则,既最大限度就地征粮,减轻后方运输压力。
也不盲目依赖『速度即补给』的赌博性突袭,即通过快速机动,在敌人反应前夺取其物资仓库。
达克乌斯深知,在奥苏安作战,地形复杂、敌意浓烈、情况不明,若寄希望于快速机动夺取敌方物资仓库,那无异于把整个军队的命运交给了偶然与神明,将可能争取来的盟友推向对立面。
杜鲁奇的后勤体系倚赖的是一条条明确、可靠的补给线。
在中央,由卡拉希尔·艾尔温掌控陆军军需部,全盘统筹物资的采购、分配与运输协调。
他建立起了一整套严格分级管理的制度,每一个军团都有配属的军需官与补给分队,自上而下形成一张垂直、紧凑的供应网络,确保前线的每一口粮、每一柄剑、每一滴油都能按时抵达指定位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力求做到标准化与统一。
配给标准被严格执行,粮食、装备乃至酒水的比例都有明文规定,乃至一定量的溢出,避免了损耗、混乱与浪费。
进入奥苏安后,他们从未进行系统性的掠夺与就地征发。
没有在占领区强制征收粮食,要求地方政府按人口比例提供面包、肉类。
没有要求提供马匹需要的草料,就地收割农田和征用马车、牛车,乃至牲畜。
在达克乌斯看来,这不好,也没有必要。
一旦对方施行焦土战术,焚毁农田、清空仓库,就地征发将瞬间失去意义。
他的思维里有着对历史的深刻记忆。
他清楚,拿破仑征俄之所以惨败,原因之一就在于这套注定脆弱的补给方式。
那支庞大的大军,六十多万人、二十万匹马、四万头牛,仅在普鲁士就征粮六千万公斤,在但泽设立了可以供四十万人与五万匹马维持五十天的大型仓储,账面上看似准备充分,然而……
那只是表面现象,是纸上的丰盈幻影。
为了储存和运送庞大的军需物资,拿破仑在出征前便做出了周密的部署。
他在但泽、格鲁琼兹、华沙等地设置了大型仓库,试图为即将到来的征俄战争构建稳固的后勤基础。
此外,他还计划在进入俄境后,于维尔纳、明斯克、斯摩棱斯克等战略节点继续设立前线仓库,以保证物资能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前方部队。
从表面上看,这些安排似乎预示着一场后勤有序、计划充分的战争。
然而,事实却远没有看起来那么乐观。
实际上,这些后勤准备只能说是表层性的,其深层结构和实际效能根本无法满足大规模远征俄国所带来的严酷需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