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公卿相继邀请赵禹,赵禹却从不回报,其用心在于杜绝知交、亲友及宾客的邀请,以便坚持自己的主张。
他收到法律判决文书都予以通过,也不复查,以便掌握官属们过错。
张汤为人多狡诈,玩弄智谋驾驭他人。
开始时担任小吏,虚情假意地与长安的宫商大贾田甲、鱼翁叔等人关系密切。
及至官达九卿的职位,收纳和交结全国各地的知名士大夫,自己心中虽然并不赞许对方,然而表面上仍表现出敬慕之情。
当时汉武帝刘彻偏爱有文才学问的人,张汤断决大的案件,欲图附会古人之义,于是请求以博士弟子中研习《尚书》、《春秋》的人补任延尉史,以解决法令中的疑难之事。
上奏的疑难案件,一定预先为汉武帝区别断案的原委,汉武帝肯定的,便着为谳决法,作为延尉断案的法律依据,以显示汉武帝的英明。
奏事受到斥责,张汤便向汉武帝拜谢,他还揣摩汉武帝刘彻的意图,引证廷尉正、监、掾史的正确言论,说:“他们本来曾为臣提出来建议,如果圣上责备臣,认为臣没有采纳他们的建议。
臣下愚昧,只及于此。”
春秋一学要属董仲舒最为深学,汉武帝即位的时候,让董仲舒出任江都王刘非之相。
汉武帝建元6年(前135年),皇帝祭祖的地方长陵高园殿、辽东高庙发生了大火,董仲舒认为这是宣扬天人感应的好机会,于是带病坚持起草了一份奏章,以两次火灾说明上天已经对汉武帝发怒。
结果奏章还没上,正巧主父偃到董仲舒家做客,看见奏章,因嫉妒董仲舒之才,就把奏章草稿偷走,交给了汉武帝。
汉武帝看后大怒,决定将董仲舒斩首。
后来又怜其才,又下诏赦免,但江都王相之职却被罢免,从此,董仲舒不敢再说灾异之事,而是干起了老本行,从事教学活动,又教了《公羊春秋》。
而张汤因为洞察汉武帝心意,因此错误常被原谅、有时向汉武帝奏事,受到称赞,张汤便说:“臣下并不懂得这样向陛下进奏,而是某个廷尉正、监或掾史写的奏章。”
他欲推荐某人,常常这样表扬此人的优点,遮掩缺点。
他断决的罪犯,若是汉武帝欲图加罪,他便让廷尉监或掾史穷治其罪;若是汉武帝意欲宽免其罪,他便要廷尉或掾史减轻其罪状。
所断决的罪犯,若是豪强,定要运用法令予以诋毁治罪。
若是贫弱的下等平民,则当即向汉武帝口头报告。
虽然仍用法令条文治罪,汉武帝的裁决,却往往如张汤所说。
张汤对于高官,非常小心谨慎,常送给他们的宾客酒饭食物。
对于旧友的子弟,不论为官的,还是贫穷的,照顾的尤其周到。
拜见各位公卿大师,更是不避寒暑。
因此,张汤虽然用法严峻深刻不公正,却由于他的这种作法获得了很好的声誉。
而那些严酷的官吏象爪牙一样为他所用者,也依附于有文才学问的人。
丞相公孙弘多次称赞他的优点。
先是菑川人公孙弘,与董仲舒当时在建元六年同时被征,选为博士。
汉武帝派遣公孙弘出使匈奴,因复命之言不合汉武帝的心意,汉武帝认为公孙弘没有才能。
公孙弘因此称病,被免官后依旧回到家乡。
公孙弘赋闲在家的数年内,武帝推行的一系列新政因威胁到贵族的利益而宣告失败。
其后,汉武帝刘彻又多次下诏要求郡国举荐贤良文学之士。
在元光五年(前130年)八月的举贤诏下发之后,菑川国再一次推荐公孙弘赴京,公孙弘推辞说:“我曾经西入函谷关应天子之命,因为无才能而被罢官回家。
希望大家推选别人吧!”
因为公孙弘学习《公羊》在郡国已小有名声,又曾恭谦谨慎的孝顺后母,在后母去世后更为之守孝三年。
故而菑川国国人一意推举公孙弘,公孙弘只好再次入京。
(《汉书·武帝纪》言元光元年五月公孙弘出”
)
公孙弘来到长安后,在太常官所待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