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山坡下自然是沟,沟里有水,水不多,但很清,幽幽的亮。
夏日里蝌蚪上下窜游,冬日里冰层覆盖;溪岸旁是一丛杨柳,山坡上是红杏枝头……
“向阳人家春常在,坡上姑娘爱唱歌。”
这样的环境是孕育民歌的最好地方。
一对青年男女既可躲在柳树丛里卿卿哝哝,又可藏在干草垛里私密耳语。
待到情感发展到一定层次,歌词也就在酝酿情感时应运而生了。
那时,即使不在一块厮守,即使一个在山上,一个在沟里,也尽可以放开歌喉唱几嗓子。
听者大可不必“对号入座”
,歌里既有心中的妹妹,但又不具体说出到底是谁家的妹妹,不点名,不具姓,你能抓住啥把柄?只好装聋作哑,一任歌声在沟底或山坡炸响。
对坝坝的那个圪梁梁上那是一个谁,
那就是那个要命的二妹妹。
崖畔上那个长着呀十样样的草,
九样样看见妹妹就十样样好。
哥哥我在那圪梁梁上妹妹你在沟,
看见了那个哥哥妹妹你就摆一摆手。
唱着这首歌,我们无法确定到底是妹妹在圪梁梁上还是哥哥在圪梁梁上,这里的圪梁梁太多了,转过这个圪梁梁,又是那个圪梁梁。
还有那些“对坝坝”
“崖畔上”
“沟”
……,随便一处,都是这些地理地貌。
在这些地方可以望得见,但要见面,还得好大一个时辰。
从这个圪梁梁到那个圪梁梁可以望见的沟,有时需要大半个时辰才可以到达。
这样的地形阻挡了近距离的“拉手手,亲口口”
,却无法阻挡两颗心同频率跳动,反倒勾引起人急迫地想对话的欲望。
这是千百年来苦难生活练就的陕北人的“狡诈”
,他们只想“唱个曲曲解心焦”
,生活的重担压得他们翻不了身,他们只好以嘴里的“痛快”
聊以“翻身”
。
后来,民歌的发展远远超出了当初的料想,“形象大于思维”
的果实挂得招摇而惹眼:
《兰花花》只是一个女子对自身婚姻命运不满而挣扎的陈述,可是当后来的父母再重蹈历史覆辙时自然会想起那个青年女子声泪俱下的控诉歌声;
《三十里铺》也只是木匠常永昌有感于两个恩爱的男女不得相厮相守的慨叹,可后来的人们已经把“三哥哥”
和“四妹子”
上升到反封建反礼教的高度去评价这两个“典型”
了。
《对面(价)沟里流河水》只是对一个事件的简单叙述,可它却激发了人们对打横山救穷人的游击队的真心拥护,也带动了一大批年轻人争相报名参加游击队走上革命的道路;
《东方红》也只是李有源看到东方喷薄的日出想到了解放区来之不易的即兴表白,哪里会料到一首歌真正成就了一位名垂千秋的歌手,尤其是这首歌还有舆论导向作用,促进了解放区形成人心向党,跟着领袖共同抗日的氛围。
相同的例子不胜枚举,这就是我的大陕北,苦难的大陕北,厚重的大陕北。
陕北人爱唱,陕北人会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