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李婷眉头一皱,立刻赶往现场查看情况。
几位年轻的技术员正围着一台终端设备,屏幕上显示着几张不同作物的照片,其中一张玉米叶的识别结果出现了偏差。
“为什么会这样?”
她问技术人员。
“主要是样本库不够全面。”
一名工程师解释道,“我们在东北和华北地区采集的数据较多,但西南地区的作物种类和病虫害特征存在差异,导致识别模型出现误差。”
“这个问题必须尽快解决。”
李婷语气坚定,“我们不能让农民因为误判而耽误了防治时机。”
“我已经联系了贵州大学的植物保护系。”
林晓雯在一旁补充,“他们愿意协助我们采集本地病虫害样本,并提供专业标注。”
“很好。”
李婷点头,“那我们就联合高校一起优化模型。
另外,通知所有试点村的技术员,近期暂停使用AI识别功能,改回人工指导,避免误导。”
“明白。”
赵宇航立刻开始安排。
会议结束后,李婷站在村口的小山坡上,望着远处层层叠叠的梯田,心中五味杂陈。
科技的力量无疑是巨大的,但它并不是万能的。
尤其是在面对千差万别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时,任何技术都需要因地制宜、不断迭代。
而她要做的,就是在这片土地上,搭建起一座连接科技与现实的桥梁。
####春潮涌动(续三)
几周后,经过多方努力,系统的识别模型得到了显著优化。
贵州试点村的技术员们重新上线使用AI工具,反馈良好。
与此同时,山西那边也传来了好消息:第一个“科技示范田”
正式投入使用,村民们亲眼见证了智能灌溉带来的节水增产效果。
“李主任,我家那块地以前一亩只能收八百斤玉米,现在一亩能收一千二百斤!”
一位村民激动地说,“而且省水省药,划算得很!”
“太好了!”
李婷笑着握住他的手,“你们的成功经验,我们会整理出来,推广到其他村庄。”
回到基地后,她立刻召集核心团队开会。
“这段时间大家都辛苦了。”
她环视一圈,目光坚定,“我们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但未来的路还很长。
接下来,我们要重点做好三件事:一是完善技术模型,确保适应更多区域;二是加强技术员培训,提高实操能力;三是推动‘乡村技术服务站’建设,让科技真正扎根基层。”
林晓雯举手发言:“我建议我们设立一个‘科技助农基金’,用于支持优秀技术员创业,鼓励他们在村里开设农业服务点。”
“好主意。”
李婷赞许地点头,“这个可以写进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