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我没资格去光荣嘛!”
少安无可奈何地说,“把我的骨头卖了,也凑不够那么多钱。”
“嗨,这就看怎样算帐哩!”
徐治功嘴一撇,给刘根民挤了一下眼睛,“咱们回家去说吧!”
少安引着他们回到家里。
徐治功一进院子,就指着少安的三孔新窑洞说:“这不是个‘冒尖户’是个啥?”
秀莲一看两个公社领导上了门赶忙洗手做饭。
徐治功立刻发明了一种“新式”
算帐法。
他把孙少安的现金、粮食、窑洞和家里的东西统统折了价,打在一起估算。
后来又加上了现存的砖、砖坯和烧砖窑。
尽管这样挖空心思算了一番,结果还是凑不够五千元。
这时候,在锅台上擀面的秀莲插嘴说:“要把我爸爸的算上大概就够了。”
她听说能奖一台缝纫机,就一心想当这个“冒尖户”
,她早就梦想有一台缝纫机。
“对!”
陷入困境的徐治功高兴地说“可是我和爸已经分家了。”
少安说。
“父子分家不分家有什么两样!”
秀莲白了一眼丈夫,意思是埋怨他太傻了,为什么把一台不要线的缝纫机扔了呢?
徐治功竟然就麻麻糊湖把孙玉厚的财产也算到少安名下,总算凑够了“标准”
——他终于搜肠刮肚为石圪节创造了个“冒尖户”
。
会议期间“肯尖户”
们象平民中新封的贵族一般,受到了非同寻常的抬举,其他社队干部都是自带铺盖,七八个人挤在一个学生宿舍里;而“冒尖户”
和各公社领导一起被安排在县招待所,两个人住一间带沙发的房子;吃饭也在县招待所的小餐厅,有社会还普遍贫穷的状况下,这些发达起来的农民受到了人们的尊敬。
他们佩戴着写有“冒尖户”
的红纸条走到街上。
连干部们都羡慕地议论他们——是呀,这些每月挣几十元钱的公家人,恐怕有五千块存款的也不多。
人们的观念在迅速地发生变化;过去尊敬的是各种“运动”
产生的积极分子,现在却把仰慕的目光投照到这些腰里别着人民币的人物身上了。
孙少安站在这个光荣的行列里,心慌得象兔子一般乱窜。
他知道,在全县这几十个“冒尖户”
中、大部分是真“冒尖”
,也有假“冒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