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魏征有些哑口无言。
李世民从座上站了起来,看着殿下的众臣道:“青海之地,当是异常重要,我们必须将其控制住,青海边的牧马场地,定是不能失去,此乃关系我大唐军力之根本!”
“陛下,臣有一提议,慕容顺虽然被杀了,然其还有一子,名唤慕容诺曷钵,可以继承汗位!
因其年幼,我们可以派遣一些官员助其治理,这样,吐谷浑国内的一切,可以置于我大唐之控制下,又可以让其他部落与属国不会因除吐谷浑国而产生恐惧,!”
中书令温彦博出列奏道,“如此可以不必除其国而控制吐谷浑,放牧军马当不在话下!”
李世民听了温彦博的话,想了一会,似有所悟的样子。
李靖在奏报中确实提及慕容顺还有一子及两个女儿,在此次族人的叛乱中被其亲信救出。
一些朝臣听了也在思考着…
第三卷 兵锋 第五十二章 镇兵之将
有些乱哄哄的朝堂上静了下来。
大多的朝臣们都在思考着温彦博的话,一会,又有窃窃私语响起来。
“慕容顺是还有一子,可以继续汗位,只是年龄尚幼,只是怕难以服众,!”
李世民已经转变了多种心思,但还是有些担心。
“陛下,臣反对,中书令此建议不妥,不是变相的取其国而治之吗?若照此施行,那一些归附的部落和属国也会担心我朝以后如此待之,寒了他们的心,!”
魏征又跳出来反对。
“魏侍中,吐谷浑累年袭扰我边境,杀我百姓,掠我财物,如今一战而将其平定,定是要加强我朝对其的影响,让吐谷浑成为潘屏我边境的一个属国,慢慢将其同化。
以免成后患,再侵扰我边境,如此之道,有何不妥?”
温彦博又站了出来,与魏征对辩。
在上次李靖平定突厥,朝议如何处置突厥的降众时,温彦博和魏征两人曾有过激烈的争辩。
温彦博建议依照汉建武时,置降匈奴于五原塞下的办法,把突厥安置在河南道一带的朔方之地,全其部落,使其成为捍卫大唐边境的屏障,又不让突厥人离其土俗,以这样的方法安抚之,一则可以充实大唐空虚之地,二则向突厥人表示无猜忌之心。
但温彦博的主张遭到了时任秘书监魏征的激烈反对,魏征认为突厥自古为患,难以管理,安置内地,等于养了个心腹大患,主张仍将这部分人置于边疆,使之居其旧地,在与其他部落冲突时削弱其力量。
而温彦博坚持已见,主张以尊重突厥的生产方式、风俗习惯为基点,给予突厥人以某种限度的自治权力,再慢慢将其同化;而魏征则一力坚持不可将归降的突厥族人安置于内地,两人曾为此在朝堂上大吵。
温彦博曾于武德八年跟随右卫大将军张谨反击突厥,结果因张谨指挥失当。
导致全军覆灭,温彦博被突厥俘虏,后又被放回,这也是魏征攻击其为突厥人说好话的理由之一。
这让温彦博很是愤怒,那次被俘后,温彦博坚贞不屈,拒不说出唐军兵粮虚实,结果被突厥流放到阴山苦寒之地,事后还曾得到李世民极力称赞。
但最终李世民采取了温彦博的意见,将突厥归降的部落集中安置于幽州到灵州一带的地方,只是后来听取了李业诩的意见,将其逐步打散。
两人因此相互间颇有怨言!
如今这两位当朝的重臣,中书令和侍中,又为如何安置被征服的部落而打口水仗了,其他的朝臣们又是一副异常感兴趣的样子想着热闹。
“陛下,中书令此言,是在毁我大唐信誉,置我朝于不义,让吐谷浑人对我惧之。
臣还是认为,让吐谷浑自生自灭为好,若我朝派人治理。
其国力恢复了,又有了力量与我大唐对抗,我方又不能对其掌控了,那如何是好?”
魏征还是与当日朝议如何处置突厥部落一样,建议吐谷浑还是让其族人治理,听之任之,最好其四分五裂,那就不会对大唐构成威胁了。
温彦博听了质问魏征道:“那请问侍中,若如柴大将军所言,吐蕃趁吐谷浑内乱,出兵占领其地,直接对我边境构成威胁,那如何是好?”
又转头对着李世民说道:“陛下,如今有一个吐谷浑将其间隔开来,吐蕃才无法直接与我朝对峙!
如此捍蔽,如何能错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