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却听房玄龄接着讲,“因此臣等提议,从贞观五年始,举大力开发南方,特别是江南地区,以江南道为基础,责成江南道诸州,还有岭南道一些州县,加大农业生产,耕荒种植,兴修水利,详细情况臣都写于奏疏上,臣于上年夏,奉陛下令,已经责成户部对南方的田亩、种植、水文、人口、民情等加以详查,详细数据都有备案,”
房玄龄详细地说明了一些摸查的情况,看来这老家伙是做足了功课了。
“玄龄分析的非常有道理,只是今日不是朝议,不做决断,各位可有何意见可以说出来…”
“陛下,臣附议,”
长孙无忌出列奏道,接着又有王珪、温彦博、魏征、戴胄等表明支持的态度。
但也有表示反对,萧瑀就是其中一位,竟然和房玄龄当庭争辩起来。
“南方大多是蛮荒之地,人口稀少,根本没必要开发,把朝廷钱财浪费在这里,”
萧瑀梗着脖子说道。
“朕今日让你们知晓情况,怎可争吵?所有人回去后斟酌一番,待正式朝会后再议。”
众臣只得噤声退回班列。
“陛下,臣也有事要奏,”
站在武将首位的李靖上前说道。
“药师又有何事?”
李世民有些掩饰不住的笑意了,刚才房玄龄所奏之事反对之声小的出乎他意料之外。
“臣请奏逐步推行募兵制,以改变眼下府兵战力低下的情况,并募兵新组建一支小型的常备军,作为试验,以新式方法加以训练…”
李靖刚说完,朝堂上的嗡嗡之声立刻变得很大了。
李世民听到李靖上奏,隐隐地露出些笑意,但看到朝堂上众臣们的反应,又是面色一沉。
“药师,募兵制我们刚刚讨论过不久,众臣都认为以当前国力,不太适合推行…”
李世民一说话,朝堂上立刻变得安静了,“你也说说理由。”
“陛下,臣奉圣命,于贞观三年率部北征突厥,虽然侥幸得胜,然在征战中觉得军队战力低下,行动迟缓,号令不严,以至错过几次大好战机,臣觉得,如今大唐以府兵为主的军队,战斗力还是有所欠缺,不能应对未来交战之所需。”
李靖接着把目前军队中存在的问题都一一说了出来,最后说,“因此臣提议,逐步推行募兵制,待国力强盛之时,以募兵制取代府兵制。”
李业诩有些惊讶,他不知道今日李靖要上疏奏请施行募兵制的。
史书上记载的李靖入相后,恂恂似不能言,难道都是假的?
还是因他李业诩这只小蝴蝶的翅膀扇了几下,历史改变了?
第二卷 磨剑 第五十一章 皇后和太子
“陛下,臣反对,”
李靖刚说完,就有人跳出来表示反对,是一位文臣。
接着又有几位出列,看官袍都是文臣,想跟着发表意见,却被李世民挥挥手挡了回去,“朕刚说了,此两项议案先告知各位,今日不朝议,各位回去后好好推敲,朕也回去细细研究,有不同意见的,待朝议时尽可表述,今乃元旦日,朕也不耽误你们过年了,”
李世民从御座上站了起来。
想反对的大臣一脸惊讶,有些人却恍然明白过来。
“散朝…”
李业诩却沉思着,今日的两项朝政都与他有关,联想前些日子李靖和他所说的话,这募兵训练之事,很可能就落在他身上,而开发江南的提议,若实施成功,取得成果,那功劳也有他的一份。
今日让他这个没品衔的小官参加元旦朝会,是李世民的主意?还是李靖在李世民面前争取的?让他来听朝会总是有目的的。
恍然间有些明白,李靖所做的一切,正是努力在为他创造机会…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