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提到人口问题,李业诩有一些不同的想法,但这些想法好像于理不太合,犹豫着不知要不要讲…
“翼儿,你有想法就说出来,”
李靖看到李业诩停下了话题,却还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催促道。
“那我就直说了,一些话可能有违古训常理,请祖父和房伯父包容,”
得先给两位长辈打预防针,省得一会被责骂,“我朝历次对北胡的征战,都是以少胜多,战绩辉煌,俘虏的敌方将士和人口众多,且以后,还将不断有征战。
还有,几年来,众多部落南下归顺或内附,每个部落都有大量的人口…”
“翼以为,若将这些俘虏和内附的人口,以汉学、汉俗加以教化,汉化之,使其成为我华夏子民,则为补充人口最快捷方式。
可分散置于我方军民监看之下,弱化其力量,可作为劳作者,也可适量补充于军中,数十年之后,受汉习同化,这些北胡部落定融入我华夏民族之内。
若有不服者,当严惩…想那胡夷,每袭扰我中华,定掠我华夏子民及财物,而被掠之众,无不受其奴役,我们也可顺其道行之,可补充已方的力量,又可削弱对手,彼消吾长…”
第二卷 磨剑 第四十八章 大事也
其实李业诩还是说的有些含蓄,他想看看身为百官之首房玄龄的反应。
房玄龄虽是文臣,但因其在历史上留下的英名,还有几次接触李业诩对其不错的印象,更有今天这般放下身架的问询,都让李业诩觉得房玄龄会认可他的观点…
即使房玄龄不同意他的观点,李业诩也想用理由说服他,李靖已经认可了他的说法,若再有房玄龄的支持,李世民那个好战的帝国主义头子,说不定也不会反对的。
李业诩知道,对于北方这些部落来说,人口和牲畜是他们的根本,尤其是人口的补充,周期特别的长,对北方部落最大的打击就是断其这些根本…在我方没有大规模移民的可能性下,若让他们回归故里,那是放虎归山,日后还将成为祸害。
就比如李靖这次北征俘获的突厥部众,更没有放其归去的道理,几十万人口和牲畜,无论如何讲都是一大笔财富,青壮年可以耕种放牧,或者做劳役,打仗时可以充入军中,补充兵源,妇女可以从事家庭生产,只要不虐使他们就是。
退一步讲,如今突厥领地也纳入大唐的版图,那这些被俘的突厥军民也是大唐的子民,当然要教他们学汉字,穿汉服,学习华夏之传统,如此这般,几代之后,大部分人都会认为自己是唐人,这也是民族融合的一种方式,是人口的一个快速补充手段,当然更是消除北方部落威胁的一种有效方法。
若此道可行,以后的战争中应该尽量少杀人,多抓俘虏。
如有想造反者,一个字,杀!
像那个名震北疆的王胡子一样,历史上的中央政府,正是对北胡民族过于仁慈了,以至于北方的威胁,从来没有彻底消除过。
现在有他李业诩在,或许能改变这些,关乎到国家利益的事,决不能含糊。
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任何时候都是最有效的。
只是,朝堂上众多酸腐之士定会反对这种做法的,他们认为,堂堂中华,礼仪之邦,当以德报怨,怎么可如此呢…而唐朝时候,文臣的力量还是占主导位置的。
眼前的两位当朝宰相听了都在沉思。
“虽说有些有违礼数,但讲的很有道理,”
李靖故做深思状,看了看房玄龄,表示同意李业诩所说的。
“说的挺在理,只是此议定会遭人反对,肯定有人会说,我大唐是礼仪之邦,即是被俘之众,也得以礼相待,哪能奴役他们,让他们劳作,”
房玄龄认真思虑一番后,也表示认同,只是话语中挺犹豫。
“伯父,侄儿觉得最重要的是,怎么做对百姓有利,对我大唐有利,那就是好的做法…”
看来房玄龄也没有完全认可李业诩的话,都是圣贤书读的多了,只顾及面子。
李业诩想,下次还是和李世民这个当皇帝的讲讲这个问题,那个喜欢杀戮的皇帝或许会欣赏自己观点的。
“翼儿,你还有没讲出来的,继续说,”
李靖对自己孙儿的言论可是异常赞赏,当下微笑着鼓励道。
李业诩接着讲道,“隋末多年的战乱,造成大量人数死亡,人口减少近三分之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