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正好三年。
她忽然明白了什么。
星不是单纯去传播光明,他在为人类的下一代“导体”
铺路。
而这个“待定”
的人选……或许早已注定。
第二天清晨,她没有煮咖啡,而是收拾了一个简单的行李箱:日记本、钢笔、那把光钥匙,以及装有光丝的玻璃瓶。
她给邻居留下一封信,请他们帮忙照看小院,并注明“若三个月未归,可报警”
。
她登上前往北京的航班,目的地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那里保存着傅沉舟早年研究“情感共振”
的全部原始数据,也是唯一可能解读“LX-714”
任务细节的地方。
飞机起飞时,舷窗外云海翻涌,阳光刺破层层雾霭。
她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二十年前的画面:天文台顶楼,傅沉舟穿着白大褂站在望远镜旁,手里拿着一份研究报告,神情凝重。
“小雅,”
他曾说,“如果有一天我发现,人类最强大的力量不是科技,而是彼此之间的理解与共鸣……你会相信我吗?”
当时的她笑着回答:“只要你别让我写论文就行。”
现在,她终于懂得了他的执念。
抵达研究所后,她出示了傅沉舟遗留的身份密钥卡,顺利进入地下档案库。
管理员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教授,见到她时愣了几秒,随即红了眼眶:“你是唐小雅?沉舟常提起你。
他说你是他见过最懂‘情绪拓扑学’的人,虽然你根本没学过物理。”
她微微一笑:“我只是懂人心罢了。”
在密室中,她调出了编号为【QG-07】的绝密文件夹。
打开后,第一份资料竟是她自己十年前出版的《寂静的孩子》电子版,页面布满批注。
傅沉舟用红色字体写道:
>“第38页,小女孩说出第一句话的瞬间,读者脑电波出现集体β波峰值。
证明文学不仅能引发共情,还能诱导群体神经同步。
此现象命名为‘叙事共振’。”
>
>“假设成立:故事即能量载体。”
后续资料更加惊人。
原来“千灯计划”
最初并非为了治愈抑郁症或预防自杀,而是傅沉舟参与的一项国防级心理工程??代号“心灵长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