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八个大字格外醒目。
先帝在时,从未在圣旨上用过传国玉玺,一般只用圣旨专用的皇帝印玺。
多尔衮成为摄政王之后,小皇帝的圣旨几乎都出自他手,用的也是皇帝印玺。
因为瘟疫的缘故,多尔衮提前入关,一并带走了皇帝印玺。
这时候却从盛京发来一道圣旨,上面盖着传国玉玺,通知多尔衮太后和小皇帝要在年前入关,让他和多铎率领文武百官出城迎接。
更耐人寻味的是,这道圣旨一式两份,一份给多尔衮,一份给多铎。
多尔衮手里捏着圣旨,脸彻底黑了,太后和小皇帝提前入关,并没有与他商议,他事先半点消息都不知道。
多尔衮把多铎叫来问话,多铎告诉多尔衮是他给太后上了密折,告诉太后多尔衮违背祖训叫停了剃发令。
因为范文程害死了先帝,太后恨毒了汉人。
之前多铎提出用封城杀人之法控制瘟疫,太后第一个表示同意,并叮嘱多铎务必把染疫的人都杀光,确保京城和皇宫的安全。
后来多尔衮入关,并没采用封城杀人之法,而是用明玉的空间灵泉控制住了瘟疫。
消息?????传回盛京,太后嘴上夸多尔衮能干,夸明玉是个福星,心里却始终憋着一口气。
接到多铎的密折,知道多尔衮为了保全明玉的好名声,竟然罔顾祖训,叫停了已经开始并且进展顺利的剃发令。
太后大怒,摔了手里的茶盏,当即把两位监国阿济格和济尔哈朗叫来商量。
两人看过多铎的密折都很惊讶。
阿济格惊讶于多铎竟然背着多尔衮给太后上密折,狠狠告了多尔衮一桩。
济尔哈朗惊讶于多尔衮竟然色令智昏,为了一个女人罔顾祖宗留下的规矩。
“多铎与多尔衮一奶同胞,追随多尔衮东征西讨,谁诬陷多尔衮,他也不会这样做。”
太后气得声音都是抖的:“也怪哀家,太纵容明玉。”
明玉出身科尔沁,说她偏向蒙古,还好理解,可她为什么要偏向汉人?
想到剃发令,太后恍然,是啊,明玉身边可不就有一个宁可不出仕也要留着头发的大能人吗?
太后狠狠捻了两下佛珠:“事已至此,怨谁也没用了,你们都说说,该怎么办吧?”
多尔衮已经是摄政王,还拿走了皇帝印玺,谁能把他怎么办?
谁敢跟他拗着来?
阿济格摇头,他没办法。
从小到大,只要是多尔衮认定的事,不管对错,他都会一条路走到黑,很少有人能改变他的想法。
当然,多尔衮认定的事,极少有错的时候,不然他也不能有今天的成就了。
太后就知道阿济格拿多尔衮没办法,于是向济尔哈朗投去期许的目光。
先汗的儿子、侄子们中,脑子能跟上多尔衮转的,除了先帝,恐怕就只有济尔哈朗了。
果然济尔哈朗苦笑道:“多尔衮位高权重,又拿走了皇帝印玺,为今之计只能辛苦太后和皇上提前入关,用皇权弹压多尔衮,逼他改变主意。”
当然也不一定管用。
多铎在密折里说京城的瘟疫基本消灭,皇宫绝对安全,提前入关倒是个好主意。
“不过得想个办法通知多尔衮一声。”
太后想了想说。
毕竟多尔衮是摄政王,皇帝要入关,他得率领文武百官出城迎接。
阿济格直挠头:“皇上临时改变行程,多尔衮并不知道,这么大的事写信通知肯定不行,怎么也要发一道圣旨过去。”
可皇帝印玺被多尔衮拿走了,圣旨要怎么发又成了难题。
最后还是济尔哈朗想出了主意:“皇帝印玺不在,不是还有传国玉玺吗?”
太后当即拍板,就这么干。
谁知济尔哈朗还有顾虑:“这事没提前跟多尔衮商量,他要是不同意,把圣旨驳回了怎么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