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了香港的一名词作者和日本的一名天皇级别的作曲家专门为方湄小姐度身定制这一张唱片,后期制作将到美国完成。
为了保密,我们现在暂时还不能公布这些人士的姓名,但可以透露一点的是,这些人都是业内的高手。
说出任何一个人的名字,都会让大家震惊。
相信这张唱片出来后将会再次创下大陆歌手盒带销售量的新高,给疲软的大陆流行歌坛再打一剂强心针。”
昔日重来(4)
在这页报纸下面,是对方湄的专访。
方湄的打扮和唱片海报上的相同,只是看上去显得比以前清瘦一些。
使我奇怪的是,她似乎并没有对记者说什么话。
所以记者只能像中学生一样对出现在新闻发布会上的她进行了一些力所能及的肖像描写和行为描写。
记者说,整场新闻发布会,方湄都没有过多地说话,只是有礼貌地向记者和歌迷微笑。
不过,记者说,可能是活动太多,方湄显得非常疲倦,但是从不多的几句话中还是能够看出她的性格。
比如,当记者问她今后是否会向影坛发展的时候,她说不知道,就像她很偶然地走上唱歌这条路一样,今后的一切都随缘而定。
这个回答不禁让记者感到吃惊,因为几乎所有的歌手都会对这个问题回答一声,是。
显然,对方湄的话感到惊讶的并不仅仅是这个记者,同样,我也对方湄的话感到吃惊。
因为,方湄以往的性格并不是这样的。
如果是搁在过去,她一定会说是,而不是现在的仅仅是敷衍了事的随缘一词。
我想起她在寄磁带给我时所流露的惶惑,不安和疲惫,忽然觉得她所说的话也许并非是托词,倒很有可能是真的。
我突然很想见到方湄,想和她聊一聊。
或者,就和她见一面,即使什么话都不用说也行。
47
遗憾的是,在接下来两个月里,我都没能找到机会去北京一趟。
不是我不想去,而是没有时间去。
因为,日益萎缩的发行量已经使我们的杂志成为出版社一个沉重的包袱,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在一位富有市场意识的领导的授意下,我们的杂志终于决定改版,变成一本都市时尚类刊物,以适应社会的变化。
“不改不行了,”
主编老刘说,“总不能我们自己办杂志给自己看。
现在的发行量赚的钱还不够印刷费。
我们是多印多亏,少印少亏,不印不亏,可不印我们又没饭吃,这样下去,非关门不可。”
所以,值此生死存亡的重要关头,老刘命令,在改刊期间,编辑部的人一律不准外出,而且,必须每天按时到单位报到,以备随时为新杂志效命。
作为杂志的资深工作人员,我自然得遵守老刘定下的这个规矩。
只是有好几次,当我在深夜从编辑部回到我的小屋后,都忍不住想抓起话筒给方湄打个电话,可最后都还是强迫自己放了下来。
我想,也许方湄并不希望和我联系。
否则,这么长时间,她应该给我一个电话。
甚至有一次,她来上海做宣传,也没和我联系。
这件事也是我事后从报纸上知道的。
还有大胡子,也是一样。
我总感到,大胡子似乎在有意躲着我。
尽管我一直不愿意相信,有些小报上所传说的,大胡子和方湄是一对情侣的小道消息。
其实,即使是又怎么样呢?
然而一个月后,我却突然接到了大胡子的电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