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咖啡味道(8)
我只得息交绝游。
元旦前的一天,桃叶突然告诉我,她要到北京去参加一个不知由哪个杂志社和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大学生知识竞赛,要离开学校一段时间。
这有些出乎我的意外。
因为我一向觉得这种竞赛非常弱智,根本不值一提。
这类竞赛的模式一般是把参赛选手分成几个小组,先由一个似乎无所不知的主持人,拿出一堆写满问题的小纸条,依次向每个小组的成员提问,问题千奇百怪,从一条母蚯蚓可以生产几条小蚯蚓,到美国人何时登上了月球,毛主席的诞辰,再到我们在上届奥运会拿了几块金牌,以及四大发明是什么(一定要牢记,发明活字印刷术的不是德国的古登堡,是宋朝的毕),四个现代化是什么,鲁迅的原名是什么等,似乎无所不包,其设计问题的逻辑简直混乱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回答完后,再来一个自由竞赛,让选手们啪啪啪地按着喇叭抢答问题。
而且,有趣的是,在这种智力竞赛中,每道题的分值都是100分,动辄就加上100分或减去100分,很能给人一种挥金如土的感觉。
这种节目的收视率非常惊人,所以,每当主持人宣布给某人加上100分或减去100分的时候,几乎全中国的人里,不多,大约只有几亿人,都在电视机前一起做加减法。
在我看来,这种知识竞赛实在是愚蠢得可以,还不如资本主义国家的选美竞赛来得实在。
因为后者只要睁开自己的眼睛就行,这是享受。
而前者,却无疑是受罪,只有一本百科全书而不是一个人才可能知道如此丰富的,同时也是混乱的知识。
后来转念一想,知识竞赛(而非智力竞赛)这玩意儿之所以能够红遍大江南北,绝非那么简单,这很可能和大家对知识的渴求分不开,因为,这种大赛的奖品并不丰盛,最常见的奖品就是一本《辞海》,或者是一套《辞源》,而这依然是知识。
我认为,这些知识毫无意义,它扭曲人性。
我没意识到,其实是因为生活缺乏意义,人们才去追求这种无谓的知识。
所以,当桃叶告诉我,她已通过预赛并准备到北京参加决赛时,我只是感到十分惊讶,我不知道,她怎么会对这种玩意感兴趣,又是何时参加的预赛。
但我并没有多问。
5
在高前的建议下,我选修了高等数学。
尽管他已经转到历史系,可觉得数学还是很有意思,其本身自成体系不说,关键是有一种自我缠绕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美。
老实讲,我对数学的兴趣并不是很高,对那种从一加到二,再加到三、四,直到100的问题也从未上过瘾。
只有一次,我偶然和高前谈起了悖论,并表示了对此的困惑,如最常见的“我说的这句话是谎话”
这个比较简单的悖论,我就怎么也搞不清楚其中的问题所在。
高前对我说这只是个很简单的数学问题,他给我讲解了之后看我还是似懂非懂,立刻推荐我去学一下微积分。
为了对高前的意见表示尊重,也为了消磨时间,我接受了他的建议。
可上了几次课我就发现,我对悖论的兴趣已荡然无存。
但考虑到高前的热情,我只好放弃了自己的自尊心,硬着头皮坚持了下去。
桃叶走后的第三天,我起了个大早,照常去上这门让我头疼不已的课。
但在铃响后很长时间老师也没有来。
过了一会,一个胖老师气喘吁吁地跑进教室,告诉大家老师临时出差,今天的课不上了。
教室里本来就坐得稀稀拉拉的人,在哄叫一声后,立即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让我在备感沮丧的同时,也如释重负。
不过,这也使我有点无所适从。
所以我又在座位上发了一会呆,打了几个哈欠后,才准备离开了教室。
可没想刚到教室门口,就迎面与一个闷头闷脑进来的女孩撞了个满怀。
她怀里抱着的文件夹啪地一声甩到了地上,书、练习册,还有笔什么的滚了一地。
我手上拿的一本书也被撞到了地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