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世俗的声名,却疯了。
高前更在酒后驾车冲出高架桥,来摆脱存在的漂浮。
现代原来是条不归途,漂浮是现代人无法挣脱的宿命。
张生甚至设想,苦苦寻找着自己的现代人如果真的迎面碰上自己的话一定十分失望,因为这个自己可能是既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的自己,是一直在逃避爱,不相信爱的自己。
于是,“我们一直羞于看到自己,也羞于承认和接受自己。”
自己压根就是现代人一种心造的乌托邦,一种对于整全和共契无法压抑的怀想。
书评:漂浮·寻找(2)
那么,只剩下最后的可能:方湄寻找到了自己,她的世界真切而宁静。
当她被山洪卷走时,内心一定充满爱意。
因为她栖居在一种丰满而充盈的爱中。
我愿意用曾如羽毛般触动方湄内心的《新约·哥林多前书》作为文章的结束: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书评:青春的挽歌
读张生《十年灯》
王宏图
时光流逝,无情而漠然地摧毁着一切,像莎士比亚在诗中所说,“看到紫罗兰失去了鲜艳的青春,貂黑的鬈发失去了鲜艳的青春(《十四行诗集·十二》)”
,当年让人热血沸腾、慷慨高歌的一切,在时间的长河中无不风流云散,成为如烟的往事,成为一缕缕令人怅惘的记忆。
当人们千辛万苦地从青春的沼泽地跋涉而过,步入盛年,他们一天天趋于衰朽的机体会不自觉地遗忘先前让他们激动的一切,面对茁壮成长的新一代,他们会横挑鼻子竖挑眼,用刻薄与恶毒的词句去浇灭他们如火如荼的热情。
他们变得世故圆滑,飘飘然以成功人士自居,似乎他们生来便如此,也将永远如此下去。
只有在难得的闲暇中,在意想不到的外力的刺激之下,正如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中那近乎神奇的“小玛德莱娜”
点心,在大脑中冬眠多时的青春记忆才会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眼前。
而张生的长篇新作《十年灯》便以这种方式让人酣畅淋漓地回顾了那一代人逝去的青春年代。
对于主人公而言,一切都从那“节奏轻快然而却不无忧伤的旋律”
开始:在新世纪初一个炎热的日子里,他陪着朋友在首善之区北京闲逛,在这个平平常常的时刻,他不经意间听到了那旋律,“每次走过这间咖啡屋,忍不住慢下了脚步。
你我初次相识在这里,揭开了相约的序幕。”
那单纯、浪漫的歌词带着拂之不去的迷惘和忧伤,霎时间将他拉回到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前期那风云激荡的年代。
于是,尘封多日的大门訇然大开,众多熟悉的面影飘浮在幽暗的记忆隧道两旁,他们有的春风拂面,有的愁眉深锁,嘁嘁喳喳,叽叽咕咕,在你耳畔诉说着蓄积多日的欢乐与悲愁。
80年代末期,对于小说主人公等栖息在校园中的天之骄子,正是风华正茂的岁月。
未来在他们眼中如一个玫瑰色的梦幻,一切都有待展开、充实。
但人不可能永远生活在伊甸园中,一切都在不知不觉间发生着变化,它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也超出了他们的掌控。
围绕着主人公的几个女孩子的命运遭际委实让人唏嘘不已:他的初恋女友桃叶为了追寻少女时代的梦,毅然回到偏僻的家乡;而他后一个女友方湄到了上海之后,生活轨迹跌宕之激烈更是令人咋舌。
她先是通过青春风采大赛一举成名,成为歌坛的红星,在浮华世界里几经浮沉,最后到云南一个山村当小学教师,过后在一次洪水中遇难;而周佳音有着极高的音乐天赋,虽然成为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但失恋的创痛一直缠扰着她,直至发疯。
她们的身世仿佛映证了红颜薄命这句古话。
而高前这个当年校园中指点江山的才子,一度入狱后,精神变得极为颓废。
日后尽管成为广受欢迎的节目主持人,但空虚与绝望还是将他送上了自杀的不归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