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宁毓承顺利理清了王家坳村的白蜡之事,选好了王家村祠堂做学堂,赶去了清水村。
贺禄呆不下去,赶回了府城。
史方今一直跟着宁毓承,前往几个养白蜡的村子,如王家坳村那样签订了契书,选好了办学的地方。
宁毓承回府城,史方今怀着一颗滚烫炙热的心,回到了县衙,盼着江州府的通判,朝廷能晚些派来。
朝廷那边尚未有新任通判的消息,不过宁悟明写了信回江州府,传来了好消息。
礼部原来的尚书中风后,嘴斜眼歪,再无法入朝为官,宁悟明升任了礼部尚书。
宁毓承很是高兴,他在平水县能顺顺利利,将白蜡拿到手,百姓的支持,只是小部分的因素。
最大的依仗,还是宁悟明宁侍郎。
宁悟明这个素未蒙面的爹,真是他强有力的靠山!
不过,宁府却愁云惨澹,知知堂上空,飘散着浓浓的药味。
宁毓闵回到江州府,宁礼坤见到他脸上的伤,一口气没能提上来,直接晕了过去。
宁毓承从平水县回到府中,离宁礼坤晕倒,已经足足两天过去。
大夫住在了宁府,施针下药,宁礼坤仍旧一动不动躺在那里,呼吸微弱,半点都不见醒转的迹象。
宁礼坤要是去世,宁悟明就得回来丁忧。
丁忧三年,三年过去,宁毓承在平水县的白蜡虫之事,估计就黄了!
第77章……
夜已深,前来侍疾的宁毓衡他们都先回院子歇息,宁毓承并宁毓闵一起留在知知堂,屋中烛台上点着四支蜡烛,仅馀下小半,宁毓承不时拿剪子剪去留下的烛芯。
宁毓闵披着厚大氅坐在薰笼边,怔怔望着烛台,许久都未曾变换姿势。
直到最后一支蜡烛微弱的光芒晃动,屋内陷入黑暗。
很快,宁毓承点了新烛,屋内重新变得明亮。
宁毓闵似乎不习惯眼前的光亮,侧过头,垂下眼睑似睡非睡。
宁毓承收起火摺子,伏案提笔疾书。
笔尖在纸上沙沙响,宁毓闵又睁开了眼,定定看着宁毓承手下的笔,问道:「小七,你在写甚?」
自从宁毓承回到府城后,还没听过宁毓闵开口说话。
他一直守在暖阁外,从未离开过知知堂,未离开过身下的榻。
听到宁毓闵沙哑的嗓音,宁毓承倒了盏温水递给他,顺便答道:「我在写有关蜡烛的试验。
四支蜡烛,分别是灯草芯,棉芯,分别捻成三股或者一股。
点亮之后,何种更为明亮,何种燃烧最久。
」
四支从王家坳村带回来的蜡烛,三股芯的最为明亮,燃烧之后的确会散开,无需守着剪去烛芯,亦不会偶尔熄灭。
不过,灯芯草与棉芯燃烧长久相差无几,灯芯与棉芯的价钱却相差了数十倍不止。
三股灯芯草芯的最为划算,至于棉芯的蜡烛会贵许多,富人肯定不缺这几个大钱,照样会买。
大齐的棉花种植少,产量低。
而棉的用处太多,实用性甚至远胜于丝绸,完全没必要用在烛芯上。
宁毓承打算以后的白蜡,全部用灯草芯等替代棉芯。
宁毓闵抿着温水,静静听着宁毓承与以前一样,温言细语说着话,喉咙莫名被堵住了,哽咽着道:「小七,你可恨我?」
烛光下,宁毓闵脸颊上的伤疤明显,边缘处带着些许的血渍,看上去似乎被抠过。
他眼眸中浮起泪花,在极力克制自己的情绪,却掩饰不住的难过与仓皇。
宁礼坤要是去世,宁毓闵恐怕一辈子都会背负起气死祖父的包袱。
因为宁礼坤去世,儿孙们皆要归乡丁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