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有成群的蒋军蜂拥上去抢运,在那些被重物压得弯腰曲腿的士兵后面,依稀
可辨有军官模样的人物指手划脚地指挥。
白天不见一丝炊烟夜晚不见一星灯
火的死寂之岛。
重又现出了生命活动的迹象。
一名美国记者自金门发出消息:
停止炮击的消息“从一个炮位传到另一个炮位,并且传到了海滩”
,“你不必
说中国话就可以注意到这个岛上的气氛缓和下来了,每个人的心情都非常愉
快”
,“从肮脏的地堡里走出来的土兵互相握手,并且高声叫好”
,有人说“我
们至少可以再活一星期。
。”
凡是敌人欢喜的事,自己人便很难兴奋起来,
这是一般的规律。
厦门前线中下层官兵和民兵对文告的反应,远不如下达开
打令时那样兴高采烈干劲十足,沉默无语的炮阵地上,好像还潜流着一股看
不见但感觉得到的疑问、不解甚或埋怨的情绪。
其实这是挺正常的事情,或者说,是以消极方式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现
象。
毛泽东的战略意图,目前,还仅在最高层次传达、领会,要叫打炮打得
正起劲的基层就此罢手,180°转向,完全自觉自愿地融为行动,恐非唯物主
义态度。
要知道,战场上,每一个士兵都是某种战略企图的负载者,但决非
每一个士兵都是战略家。
采访中。
有二三十位参战老人对我说起:不打的命令来了,当时确实有些想不
通啊,金门已经快支撑不下去了,干嘛突然停打,干嘛不乘热打铁拿下来?
上级一会儿叫我们一定要把金门之门封得死死的,最好一根针一根线也运不
进去,一会儿又叫我们把金门的大门敞得开开的,除了原子弹,他运什么上
去都可以,这个仗怎么是这么一个打法?放着疲敌不打,却非等着他吃饱了
睡够了养精蓄锐弹足粮备后再以十倍的疯狂来打我们,古今中外战史上能否
找出相同的一例?当然了,牢骚归牢骚,怪话归怪话,理解也罢,不理解也
罢,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军令如山倒,上级说“停打”
,那就不会有一
颗炮弹不受约束地飞出炮膛去。
10 月6 日之后,尽管金门岛上又出现了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