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未能实现历史性的第三次握手。
许多人为此浩叹,其实,当事人本无遗憾,
遗憾的只有后人。
“统一”
被束之高阁,最苦莫过曹聚仁。
曹雷女士说:
六十年代,父亲未再来内地和北京,但他一直执着地相信,自己在祖
国统一事业中,能够发挥某种重要作用。
他就那么满怀希望而又没有结果地
等待着,等得好苦好苦,他常把自己比作波兰作家显克微支笔下的“灯台守”
,
远离故乡只身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不知何时能够等到海平线出现那迟来的“航
船”
。
父亲孑然一身,长期在香港,其寂寞孤独是可以想知的,他说过,要
是不会写文章的话,他早就变成疯子了。
他在垂暮之年,曾给我来过一信,
这样说起自己的精神支柱:社会革命,乃是我年轻时的理想。
我一心向往北
京,而且慢慢走上为祖国效命的路子,也就是实现自己的理想。
我虽违背了
对你妈的“永不离别”
的诺言,但处在这么伟大的时代,我能天真地开自己
的玩笑吗?到了今天,你们也该明白我十九年前的决志南来,并不是走错了
棋了吧?父亲六十年代去过台湾,见过蒋介石和蒋经国。
具体谈了什么我不
清楚。
后来听说,周总理曾经说过:曹聚仁终究是一个书生,把政治问题看
得太简单了,他到台湾去说服蒋经国易帜,这不是自视过高了吗?父亲就是
这样,有些事情认真得近于天真。
他恪守的信条是:我的想法、看法可能会
错,但决不会明明知道错了故意去做错事。
反过来,只要是我认为做对了的
事情,我也会义无反顾往前走,不回头。
他在一心想促成国共和谈问题上的
执拗和用心,很能说明他的个性。
父亲1972 年7 月23 日因癌症辞世。
弥留之际,他开始说胡话,说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