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视线并未东南顾,而是一直盯着西北方的。
1658 年,郑成功带甲十七万从厦门北伐,舳舻连江,气吞河岳,旌旗
蔽日,势盖云山。
于戎马倥偬中,心声达于吟事,途中口占一绝,诗云:“缟
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何
等的洒脱与自信!
可惜天不助力,金陵大败,只得收拾残兵败卒,全线退守
厦门。
历史现象颇值玩味。
略早些的史可法在扬州抗清,名扬天下,功彪青
史。
稍后的郑成功在福厦抗清,凡大战六次,中小战百余次,加上一次远征
南京,其抵抗之坚,历时之久,杀伐之惨烈,均非同期他人可同日而语,而
各种版本史书大多轻描淡写,不褒不贬,无毁无誉,现今一般人也多知其征
台,鲜知其抗清。
作一个假设,如他打下南京,跃过长江,纵横中原,饮马
黄河,剑向京都,鞭指长城呢?历史大概便不再吝啬,会向他喝采的。
于是
乎,我发现,将中国版图横向切,长城是一条线,黄河是一条线,长江是一
条线,浙闽粤沿海是一条线。
发生在第一条线的对异族的抵抗,大书特书。
第二条线,有口皆碑。
第三条线,仍受尊崇。
到了第四条线,书还是要书,
也只剩下秉实照录的份了。
吴三桂在山海关降清,几百年的唾沫能把他淹死
几个来回,以后再叛清也没有人赏他一个“好”
字。
郑芝龙在福建降清,骂
声也有,却像细雨和风。
郑成功的孙子郑克塽在台湾降清,历史甚至为他唱
起了赞歌:识时务者为俊杰。
可见,中国人不认别的,就认中央和正统。
新
的中央,即便是少数民族取得中央统治地位,并突破长江天堑,大举南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