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司哥:“同你一样,我来北京十多年了。
还是吃不惯这两样东西,变不成北京人的肠胃。
想想还是咱邹城老家的白粥、豆浆、川味面条儿好吃,现在一说到心里都有些馋的很。
等回老家后一定要多吃两碗。
不过老北京炸酱面还是挺对我们山东人胃口的,你尝尝。”
司哥接着说,这次高老爷子让你来北京摆地摊儿卖玉石。
我考虑了一下应该去北京最大的古玩市场,就是潘家园古玩市场做生意,你去那儿最合适。
我在那儿有一个战友的老爹,王老开了一个文房四宝店。
你以后就在他家店门口儿摆摊儿就行,这样既不用天天与人抢地方摆地摊儿,平时你吃个饭还可以帮你照看着。
摊位资格和营业关系,我已经帮你弄好了。
另外住的地方也在离潘家园不到一里地的一个胡同里租好了一间房,非常方便。
因为潘家园儿有鬼市,你要想鬼市摆摊儿就必须得三四点就得出摊儿。
所以说住的越近越方便。
下面我给你介绍一下,潘家园的历史及现状,也方面你以后在里边儿做生意。
潘家园曾是北京著名的砖瓦窑厂,窑主姓潘,故名“潘家窑”
,窑厂烧出来的瓶子罐子就地售卖,慢慢形成了风气,虽然后来窑坑被填平,但仍有农民习惯拿着自己的“古董”
在这里聚集。
潘家园古玩市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当时,在劲松南路的一块待建闲置地上,开始出现一些自发形成的零散地摊。
随着规模不断扩大,这些地摊逐渐移至劲松南路路南,近百个摊位成为潘家园市场的雏形。
1982年《文物保护法》出台后,古董交易走向“地下”
。
古董贩子只能在大半夜打着手电摆摊,这就是最早期的“鬼市”
。
当时还有“南有潘家园,北有报国寺”
的说法。
1989年,北京市民间艺术品旧货市场在潘家园成立,潘家园地摊开始“退街入市”
。
1992年10月24日,“潘家园民间工艺品市场”
正式开业。
市场在短短半年内持续扩展,摊位数量从几十个增加到上千个,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商户和顾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