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教室墙上挂着一幅新标语:**你可以不懂英语,但不能不懂电流的方向。
**
李卫东负责生活管理,每天早晨六点吹哨起床,晨跑一圈后集体打扫院子、喂鸡劈柴。
他常说:“手艺人的手要稳,心要静,肚子里要有粮。”
王秀兰则成了“妈妈组”
组长,专门为女孩们开设心理辅导课。
她发现,许多乡下姑娘从小被灌输“学再多也没用,迟早嫁人”
,导致即便天赋出众也不敢争取机会。
于是她请来小丫录制音频分享:“我在北京中学实验室做DNA提取实验时,班上男生都说我不懂科学。
结果我拿了年级第一,他们再也没敢小瞧我。”
一个月后,首场实战考核开始。
任务是:修复二十台不同型号的废弃太阳能充电器,要求输出电压稳定、具备过载保护功能,并能在离线状态下为手机供电至少三小时。
孩子们分成五组,蹲在院子里摆开工具箱。
焊枪冒烟,万用表滴滴作响,有人因接错线烧了保险丝懊恼落泪,也有人成功点亮LED灯时激动得跳起来。
最终,十八台通过测试。
最惊艳的作品出自一个叫春梅的苗族女孩之手??她利用废旧闹钟齿轮做了自动遮阳支架,能让太阳能板随日光转动,效率提升近四成。
赵振国当场宣布,将这项设计纳入“萤火标准配件库”
,编号FHM-09,允许所有村庄免费复制使用。
与此同时,“归源行动”
取得重大突破。
在联合国支持下,国际仲裁庭正式受理中国基层发明者对AgroNova的集体诉讼。
首批二十四项技术完成证据链闭环,包括马德海的追风水车、杨文彬的低功耗光伏控制器、格桑的高原抗冻灌溉阀等。
更令人振奋的是,瑞士日内瓦大学主动提出合作意向,愿提供法律援助与学术背书,推动成立“全球乡土技术创新基金会”
。
他们在来函中写道:
>“你们证明了,真正的创新不在空调实验室,而在风吹日晒的田埂上。
我们愿意成为桥梁,让世界听见泥土里的声音。”
夏天来临前,张卫民再次来到青山村。
这一次,他不再是秘密潜行,而是作为“护苗协议”
首席顾问,公开出席萤火年度技术峰会。
他在演讲中首次披露那段被掩盖的往事:十年前,正是他带队赴欧美考察农业科技,亲眼目睹中国农民自主设计的节水装置被换标出售,价格翻五十倍。
当他试图举报时,却被诬陷“泄露国家机密”
,被迫离职隐居。
“我不是英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