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吉普车上,赵振国靠在座椅上,闭上眼睛。
能做的铺垫已经全部完成,剩下的,就是去面对那场无法回避的风暴了。
车轮滚滚,他预想着即将去的是区革委会那栋灰扑扑的小楼。
出乎他意料的是,车子行驶了二十多分钟后,并没有驶向区革委会所在的方向,反而七拐八绕,最终停在了一个位于静谧胡同深处、门脸很不起眼的小院门口。
院墙灰扑扑的,门楣低矮,唯一不同的是那扇厚重的木门显得格外结实。
“下车吧。”
调查员的语气依旧平淡......
夜风穿过青山村小学的窗棂,吹动了墙上那幅泛黄的手绘星图。
赵振国坐在灯下,耳机里循环播放着来自太空的电码声,一遍又一遍。
他没有急着睡觉,而是打开笔记本,在封面上写下四个字:**根脉未断**。
窗外,稻田早已收割完毕,裸露的泥土在月光下泛着银灰的光泽,像是一张等待书写的纸。
他知道,这土地上写下的每一个字,都不再只是粮食与汗水,而是代码、信念和一代人不肯低头的梦想。
第二天清晨,村里广播站准时响起《东方红》的旋律。
但今天不同以往??音乐结束后,传来的是小丫从北京发回的语音留言:“爸,妈,我到家啦!
首都的天比我想象中蓝。”
声音清脆如铃,带着一丝旅途后的疲惫,却掩不住兴奋。
王秀兰正在灶前熬粥,听到女儿的声音瞬间红了眼眶。
她赶紧用围裙擦了擦手,跑到广播室门口站着,仿佛这样就能离声音更近一些。
周野笑着递给她一杯热茶:“嫂子,咱闺女现在可是‘国际代表’了,得习惯她飞来飞去。”
“飞得再远,”
王秀兰低声说,“心还在咱这口锅里头。”
上午九点,村委会召开了临时会议。
议题只有一个:如何响应《日内瓦草根技术宣言》,将“萤火内网”
升级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乡村互联平台。
陈景明教授虽已返回山中居所,但他留下的《CKL扩展构想》成了此次讨论的核心文件。
“我们现在有了一万三千七百四十一个接入节点,覆盖全国二十八个省份。”
赵振国指着投影幕布上的动态地图说道,“但要实现跨国协作,必须解决三个问题:能源自持、语言互通、协议兼容。”
李卫东摸着下巴琢磨:“太阳能板咱们能造,蓄电池也能修,可多语种实时翻译……这个难办。”
“不一定要AI。”
一直沉默的村支书忽然开口,“咱们不是有‘百家账本’吗?可以让每个村子上传本地术语库,比如藏区的放牧口令、苗寨的节气歌谣、渔村的潮汐暗号,全都存进CKL链。
系统自动比对,慢慢就学会‘听懂土话’了。”
众人一愣,随即拍案叫绝。
“这才是真正的‘人民语言模型’!”
周野激动地站起来,“不是靠大公司喂数据,是我们自己教出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