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他下令不做任何公开处理,反而悄悄放任该账号继续活跃,甚至安排人以“热心志愿者”
身份与其接触,诱导其参与下一阶段的核心模块开发。
“我们要让他觉得,他已经成功打入内部。”
赵振国眼中闪过一丝冷光,“等他自以为得手的时候,就是我们收网之时。”
与此同时,赵振国亲自执笔,撰写了一份名为《开源防御白皮书》的技术文档,详细阐述如何在保持开放性的同时构建多层次安全机制。
其中包括基于区块链的代码溯源系统、去中心化身份认证协议、以及由全国各地志愿者节点组成的“民间哨兵网络”
。
这份文档一经发布,立刻引发科技圈震动。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陈立在其公众号撰文评价:“这不仅是技术方案,更是一种新文明形态的雏形??一个既能自由生长,又能自我保护的知识共同体。”
第七天傍晚,一切准备就绪。
赵振国站在礼堂讲台上,面对全村青少年和线上数万名学员,举行了一场特殊的“重启仪式”
。
“朋友们,”
他的声音平稳而有力,“过去一周,我们经历了一次考验。
有人想让我们相信,openness必然带来vulnerability(开放必然导致脆弱)。
但我们想证明,真正的开放,本身就该包含防御的能力。”
台下掌声雷动。
“所以今天,我宣布:南岭开源联盟正式启用‘群星守护计划’??每一位认真学习、遵守规则的使用者,都可以申请成为‘数字哨兵’,参与代码审查、漏洞举报、侵权追踪。
你们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共建者。”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一张张年轻的面孔:“技术不该由少数人掌控,也不该因恐惧而封闭。
我们要走的路,是一条既敞开怀抱,又握紧拳头的路。”
当晚八点,直播课程重新开启。
第一课的主题是:《如何识别并抵御代码中的隐形刺客》。
讲师不是专家,而是来自云南怒江的傈僳族少年阿木。
他站在摄像头前,用带着口音的普通话讲解自己如何发现一个可疑的数据包异常,并及时上报。
弹幕刷满敬意:“这才是真正的未来工程师!”
“青山村的孩子,眼里有光。”
而在幕后,一场无声的围猎正在进行。
三天后,那个“TechHarvest_89”
账号再次行动。
这一次,他试图上传一个经过精心伪装的“能源调度优化组件”
,一旦被采纳并推送到全国站点,便可实现对上千个分布式电网的隐性控制。
然而,就在他点击“提交”
的瞬间,系统后台警报拉响。
“抓到了。”
李卫东盯着屏幕,嘴角扬起,“IP锁定,地理位置精确到楼层。
而且……这家伙用的是实名认证的国内开发者证书,名字叫林志康,原宏远科技嵌入式部门高级工程师,三个月前离职。”
“证据链闭环了吗?”
“全部录屏、日志、通信记录都已归档,加密打包,一份交给公安部网安局,一份抄送工信部,还有一份……”
李卫东笑了笑,“我们直接发给了AgroNova总部,附言写着:谢谢贵司提供技术参考案例,已纳入我国乡村网络安全教材初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