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电报按字收费,言简意赅,但字里行间却透着一股掩饰不住的喜悦和期盼:
“高考已毕,我与明亮自觉尚可,一切顺利,九月应可赴京。
父字。”
宋婉清拿着那张薄薄的电报纸,反复看了好几遍如释重负而又无比欣喜的笑容。
她将电报递给刚从单位回来、额头上还带着汗珠的赵振国。
“振国,你看!
爸发来的电报!
他和明亮……考得应该不错!
爸说,九月初就能来北京了!”
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激动地颤抖。
赵振国接过电报,仔细读着那寥寥......
秋收过后,稻谷归仓,青山村的夜晚变得格外宁静。
赵振国却依旧没有停下脚步。
清晨五点,天还未亮透,他已穿好外套,轻手轻脚地走出卧室,生怕惊醒还在熟睡的小丫和王秀兰。
厨房里,灶台上温着一壶小米粥,是他昨夜睡前特意留下的火。
他掀开锅盖,热气扑面而来,像极了南岭山间初升的雾。
他端着粥坐在院中石凳上,一边吃一边翻看随身携带的笔记本。
那本子已经泛黄卷边,密密麻麻记满了数据、草图与会议要点,甚至夹着几片干枯的稻叶和竹屑。
这是他重生以来的日志,从七零年那个饥寒交迫的冬天开始,一笔一划写到了今天这个灯火可亲的时代。
手机震动起来,是林晓发来的消息:“赵老师,少年科学院刚收到教育部回函,国家科技馆想把咱们的‘智能农田模型’做成常设展区,永久陈列。”
赵振国盯着屏幕看了许久,轻轻回了一句:“告诉孩子们,让他们自己决定展陈方案??这是他们的成果。”
他放下手机,抬头望向东方。
晨光正缓缓爬上山脊,将整座南岭染成金红。
远处的光伏板阵列在朝霞中熠熠生辉,如同大地睁开的眼睛。
他知道,这双眼睛不只是为了照亮村庄,更是为了唤醒更多沉睡的土地。
上午九点,村委会会议室再次坐满了人。
不只是村两委成员,还有青年技术组、妇女创业队、非遗传承班的代表,甚至连程大山也由儿子推着轮椅来了。
他的气色比前些日子好了许多,虽然说话仍有些吃力,但眼神清亮如昔。
“今天召集大家,不是汇报成绩,而是谈风险。”
赵振国站在投影幕前,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我们走得太快,有些人已经坐不住了。”
话音刚落,林晓便接道:“昨天省里有个调研组私下找我谈话,暗示咱们的‘分布式决策系统’涉嫌‘架空基层组织权力’,建议暂缓推广。”
“不止如此。”
程志远补充,“县信用社那边突然收紧了对妇女合作社的贷款审批,理由是‘风控升级’。”
一名返乡大学生举手:“我在政务平台提交的创新项目申报,被三次退回,每次都说材料不全,可我明明按清单准备了全部文件。”
会议室一时沉寂。
窗外风吹过稻田,沙沙作响,仿佛天地也在低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