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周教授用力点头,又拿出另一张标注着“力学性能测试”
的报告:“我们还做了柔韧性测试,发现它的弯曲半径能达到2厘米,完全能满足量子芯片的布线需求。
不过有个小问题??钬元素的提纯难度太大,目前我们能做到的最...
吴浩话音刚落,会议室里便响起了一阵低语。
林薇翻看着手中的实验报告,眉头微蹙:“加入稀土元素的确可以提升抗辐射性能,但我们之前在氢化钇体系中掺杂过多杂质时,曾导致超导临界温度下降。
如果钆、铕的引入破坏了电子配对机制,那我们可能得不偿失。”
“所以不能简单粗暴地掺杂。”
赵工接过话头,指着投影屏上的一组数据,“我们做了初步模拟,发现若将钆以纳米级团簇的形式嵌入晶格边界,既能形成辐射屏蔽层,又不会显著干扰载流子运动。
但工艺难度极高,目前的沉积技术还无法实现这种精准控制。”
吴浩站起身,走到白板前画出一个分层结构模型:“我们可以尝试‘核壳式’复合设计??内层是高纯度室温超导材料,作为导电核心;中间包覆一层含钆的抗氧化合金膜,负责抵御宇宙射线;最外层则是由石墨烯增强的陶瓷基复合材料,提供热稳定性与机械强度。
三层之间通过梯度过渡层连接,避免界面应力集中。”
林薇眼睛一亮:“就像洋葱一样,一层套一层?这思路可行!
而且如果我们用脉冲激光沉积结合原子层沉积(ALD)技术,或许能实现纳米尺度的逐层生长。”
“那就这么定了。”
吴浩果断拍板,“材料改性小组由你牵头,重点攻关多层复合结构的制备工艺;赵工你们继续完善太空环境模拟舱,准备下一步加速老化测试;另外,联系中科院金属所,请他们协助分析复合材料在低温冲击下的微观裂纹演化规律。”
会议结束已是深夜。
研发中心灯火通明,走廊尽头的实验室里,几名年轻工程师正围在真空腔旁调试设备。
林薇路过时停下脚步,轻声问:“进展怎么样?”
“刚完成第一轮镀膜试验,”
小李摘下护目镜,脸上带着疲惫却兴奋的笑容,“外层陶瓷复合膜附着力达标,但中间的钆合金层出现了局部偏析,可能是温度梯度没控制好。”
林薇点点头:“明天我让材料组重新优化退火程序。
辛苦了,早点回去休息吧。”
她转身走向电梯,却发现吴浩仍坐在会议室里,盯着电脑屏幕上的结构模拟动画出神。
“还在想那个缓冲层?”
她走过去,轻轻把手搭在他肩上。
“嗯。”
吴浩抬头看她,“我在想,单纯靠物理结构可能还不够。
宇宙空间不只是冷热交替,还有微陨石撞击、强磁场扰动……我们需要一种‘智能响应型’材料??能在外界刺激下自主调节内部状态。”
林薇坐下来,若有所思:“你是说,让材料具备某种‘自适应’能力?比如像生物组织那样,在受损时启动修复机制?”
“对。”
吴浩眼中闪过一丝光芒,“设想一下:如果我们在复合层中嵌入微量的液态金属微胶囊,当材料出现微裂纹时,这些胶囊破裂释放金属填充裂缝;或者植入微型超导回路传感器,实时监测磁通穿透深度,一旦发现性能衰减,立即触发局部电流补偿。”
“这已经不是传统材料科学了,”
林薇笑了,“这是把人工智能揉进物质本体里。”
“可这正是未来的方向。”
吴浩语气坚定,“超导不仅是导电零损耗,更应成为一种‘活’的技术载体。
它要能感知、判断、反应,甚至进化。”
两人沉默片刻,窗外星光点点。
忽然,手机震动起来??是量子通信项目组发来的紧急消息:**“首次长距离量子密钥分发实验失败,纠缠光子对传输效率骤降90%,疑似受背景电磁干扰影响,请速决。”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