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5月7日,败退下来的奉军在滦州集结时,英国公使艾思顿声明,不得损害开滦煤矿和英国侨民的生命财产。
如发生问题,惟张作霖是问。
又强调京奉路必须通车,必要时拟派英军保护通车。
从中不难看出,英国对直军的偏袒,对奉军的压制。
5月7日,得胜将军吴佩孚志得意满地视察奉军的总司令部所在地军粮城,然后回到天津。
不少中外人士前来一睹大名鼎鼎的秀才将军的风采。
吴佩孚得意扬扬,高谈阔论。
这时战事还没有完全结束,曾经做过东三省总督的赵尔巽劝他适可而止,见好就收。
他瞟了这位老前辈一眼,讥讽地调侃道:“以前提拔张作霖的就是你!
胡匪扰乱国家,你应该负有责任,今天还来替他说话!”
把个老迈的赵尔巽说得无地自容。
这时的吴佩孚是自视甚高的,哪里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却说,老练的张作霖一看形势不好,便在军粮城及时地下达了总退却令,并急电前线的张学良回部开会。
此时,张学良正同郭松龄率队猛冲猛打,已经深入敌阵。
得到张作霖的命令,张学良就匆匆赶回,把部队交给郭松龄指挥。
5月5日,张氏父子率部仓皇奔赴滦州,建立临时指挥部。
5月6日,李景林不敌,率残部放弃了杨柳青,急忙撤退。
因有铁路帮助,撤退比较顺利。
而张作相部则是溃不成军。
郭松龄率领的第二梯队,因孤军深入,有被切断后路的危险,撤退很困难。
郭松龄部撤退的先头部队到了马头镇,要渡永定河。
军队刚刚渡过一半,直军王怀庆的第十三师即追至左侧,情况相当危机。
郭松龄镇定沉着,从容应对。
一面派兵迎击,一面挥军抢渡。
用了一夜的时间,全军强行渡过永定河,脱离了险境。
张作霖父子在滦州收容各路溃兵,亟盼郭松龄第二梯队的消息。
焦躁难耐,忧心如焚。
正当此时,郭松龄率队风尘仆仆地归来。
张作霖父子喜出望外,精神大振。
因为郭松龄部是张作霖的精锐部队,此队没有受到重创,张作霖就可以很快地东山再起。
当时,张学良立即回到军中。
张作霖命以郭松龄部为第一路,李景林部为第二路,左右相顾,两路联合,在山海关重整旗鼓,准备迎敌。
此时的形势对奉军极其不利,直军是乘胜追击,希图一鼓作气,打到关外。
张作霖又把张学良调离前线,把第三、第四、第八三个混成旅的指挥权全部交给了郭松龄。
郭松龄使出浑身解数,指挥刚刚打了败仗的奉军,同彭寿莘的直军展开了殊死战斗,终于阻止了直军的猛攻①。
山海关成了直军前进的最终地点。
但是,直到此时,战争还没有最后结束。
张作霖知道,这时应该议和了。
他派张学良出面,找张学良在奉天基督教青年会的美国朋友帮忙。
张学良找到这个组织的两名美国牧师普赖德和杨古,让他们请英美驻奉天领事出面,向直军方面斡旋停战和谈事宜。
不料,被两国领事以不干涉中国内战为由,加以拒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