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开春过后,县委干部考察组进驻到城关镇,但考察对象并不是张从军,而是变成了李光明,这是怎么回事?他如置身云里雾里,不是说好要考察自己吗,沮丧之中还是坚持参加了投票推荐与个别谈话,既然事已致此,何不大大方方地表示支持呢。
考察组前脚刚走,他找个僻静的地方拔通了张主任的电话,询问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王主任告诉他也不知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你们那个李副镇长到市里找了关系,给刘成明书记打了招呼,临时变更了考察对象。
唉,真是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这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问题还不是出在自己身上,怪谁呢?他只得埋头苦干,真正品尝到了“人心隔肚皮”
这句话的深意。
3
转眼半年过去了,副镇长李光明已经到了一个经济比较发达的镇当了镇长,张从军则依然按步就班地在镇上上班。
几声惊雷过后,天空中淅淅沥沥地下起了雨,那天下午他正在办公室处事一些材料,突然接到了县委办王主任的电话,他请张从军到他的办公室坐一下,张从军想一定有什么事吧。
便叫了一辆三轮赶到位于四大班子三楼王主任的办公室,王主任正在电脑上忙着打材料,见张从军进来便热情地请坐,并泡了一杯竹叶青茶,聊了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便入正题。
找你来是这样的,前一次准备提拔你时中途除了点意外,这次按照刘书记书记和陈县长的意思征求一下你的意见,他们不好出面,让我全权代表他俩给你做一下思想工作,目前全县正科级位子只有一个阴山乡乡长和一个团县委书记的位子,团县委书记呢看你的年龄已经不太合适,建议你到阴山乡去当乡长,你看行不行?王主任热切地期盼着漂石的答复。
他想当团委书记当然理想,毕竟是年轻干部的摇篮,但他的年龄也确实超过了三十五岁,凭张从军在组织部门工作多年的经验这个位子确实需要年青干部,但阴山乡地处偏僻,距县城一百多公里,最致命的一点是去了恐怕就一辈子都回不来了。
他当场就表示反对,如果县委觉得自己是一个可用之材真的要提拔自己随便在河谷地带的乡镇里提拔一两个人到部门不就腾出位子了吗?
张从军的理也很充分。
王主任听了张从军的答复忙说你不要急于答复,好好考虑一下,而且到阴山乡只是一个过渡,最多两年就回机关,谁能保证呢?两年后万一刘书记和陈县长换人了谁还记得起自己呢?张从军还是表示反对,无奈之下王主任只得打了圆场,你回去好好考虑一下,反正这是书记县长的意思,言外之意就是如果你张从军不答应提拔这件事就算了。
谈话不欢而散,真的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从此张从军原本平静的心再也平静不下来,吃饭睡觉都想着要不要去阴山乡任职这件事情。
看来自己矛盾和犹豫不决的心理是无法理出一个思路了,他只得求助平时要好的朋友,告诉他们这个信息帮忙分析一下利弊,听听朋友们的意见和建议,朋友们也意见不统一,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
无奈之中他想到了自己曾经工作过的组织部,找组织部长咨询一下,书记县长走了组织部长总不会走吧,到时万一回不来也有一根救命稻草可以抓在手中。
有了这个想法,张从军抽空找到新任的组织部长曾明先,告诉他这个情况,请他帮忙分析分析。
曾部长听了张从军的反映大吃一惊,说刘书记和陈县长没有给他提过这件事情呀,张从军感到莫名其妙,怎么连一个干部要选拔任用组织部长都不知情,惊愕之余他还是平静了一下心情,告诉曾部长这是一个千真万确的消息,并申明此行的目的只是来征求一下曾部长的意见,能去还是不能去,给一个准信就好。
曾部长沉默了一会儿,肯定地答复,去是可以去的,宁做鸡头也不做凤尾麻。
有了曾部长的答复,再想想自己一介平民出身,又没有什么关系和背景,刘书记和陈县长派人跟自己谈话这是看得起自己呀,他怎么好意思违背领导的意愿呢,综合曾部长的意见和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他决定还是到阴山乡任乡长算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