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次日拂晓,大军再次出发,不过倒是遇见了一件意外之事。
之前赵印选、高一功等人商议,考虑到灵川方向直接暴露在清军耿仲明部的正面攻击范围中,所以在路过这一路段时,是做好了战斗准备的。
但谁知道,这一路不仅一帆风顺,无人阻拦,而且路边还碰见了明显的战斗痕迹,直到碰到了灵川方向过来的游骑,这才打听清楚。
原来驻守在义宁方面的前军左师总兵袁宗第在收到千秋峡可能被破的消息后,也不等皇帝这边调令,他猜测,千秋峡方面明军一旦后撤,耿仲明不可能坐视不管。
于是现在义宁方面主动出击两次,做出大军要继续坚守的样子,而后从阳江畔的密林中悄悄将四千兵马带到灵川西侧,配合守军把疾驰而来的耿仲明打了个措手不及,丢下近千尸体跑掉了。
是的,耿仲明二来灵川,又被捅回去了。
听到这个好消息大家很是振作了一番,千秋峡一旦失守,再加上本就打算收缩防守桂林,所以义宁方向基本也就失去了布防的价值,丢了也就丢了,倒是袁宗第带来的四千生力军正当其时。
此时桂林尚有约五千守军,再加上袁宗第带来的四千人和灵川的三千守军,以及朱由榔此时麾下近万人。
整个桂林防御战便能动员出约两万三千人左右,兵力上有所加强。
众人也不耽搁,只在灵川城外歇了会,连城都没进,通知城内守军安排好撤退事宜,一起撤往桂林。
有意思的是,此时灵川城内却已经空了,除了三千守军和少量民夫不见百姓,一问才知道,新任桂林知府早在数天前就已经通知组织疏散了。
这个新任桂林知府朱由榔倒是还有些印象,名叫周邦,是个已经五十岁,在广西地方干了二十多年的老地方官了,由于是举人出身,所以一直也没有去中央的机会,在广西这个偏远省份,干了两任县丞,两任知县,两任通判,打打转转几十年,倒是官声不错,在桂林周边的老百姓里颇有威望。
直到之前的桂林知府跟着巡抚曹晔那个煞笔出逃梧州,结果自然不意外,跟着曹晔被砍了脑袋,作为通判的周邦这才代理府中事务,倒是做的不错,和总理防务的赵印选配合的很好,朱由榔一到桂林,就给他转正了。
几路人马汇合之后,已经有了一万七千多人,浩浩荡荡,接着加紧南下。
待再一次来到桂林城前时,朱由榔几乎有些认不出这座城市了。
城墙外原本破旧的羊马墙(一种修在城墙外围的低矮土墙,古代用作城防的外围阵地。
)被重新修整,将整座城池包裹起来,羊马墙内外各有一道壕沟,互相串联,密密麻麻如同蛛丝网。
拒马、简易哨塔和简易兵站都十分齐全,远远看去,朱由榔还以为这是后世一战时期的阵地。
过了层层哨卡,朱由榔才在城门前见到了出城相迎的桂林知府周邦。
这位老知府已经五十有三了,在这个年代已经算是老人,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
朱由榔见他还赤着脚,官袍上泥污不少,一问才知道,人家刚才还在城外的工地上指挥民夫呢。
自从赵印选带着部队北上千秋峡布防后,桂林府的一切军政事务就理所当然的由周邦接任。
作为知府,他在知晓上面企图在桂林死守的意图后,便开始加紧准备。
先是将桂林城周围村镇乃至灵川县城的百姓或是迁入城中,或是疏散到远处城镇,而后便带着人马将周边房屋、树木全部拆卸、砍掉,一方面是为了防止这些东西变成清军就地制造攻城器械的原料,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城外壕沟、羊马墙加固和作为滚木使用。
接着他征发桂林城所有十四岁以上,五十五岁以下的男女百姓,围绕着桂林城修建工事,打造器械。
桂林临近湖广,往来经贸不绝,当地百姓对于清兵的所作所为还是有所了解的,周邦再让吏员四处宣传,大家也都明白一旦城破,所有人都不会有好结果,故而男女老少齐上阵,均十分卖力。
说起来广西地区夷汉杂居,土客矛盾严重,所以民风尚武,自古就有“狼兵”
之说,老百姓面对战争,并不像江南士民那般惊慌失措,而是很快在府衙和军队组织下佐理防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