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易京之外,孙策援军驻地。
春寒席卷易水两岸,这对周瑜而言似乎比腊月时率兵渡河北上时更冷。
以至于周瑜在军帐中难以入睡,总觉得帐篷处处都在渗漏冷风,嗖嗖的冷风直往帐内、床榻里钻。
因而...
秋深霜重,长安城外的七钥堂前落叶纷飞。
老人坐在长椅上,裹着一件旧布袍,手中握着一卷泛黄的手稿,字迹已有些模糊。
风过处,几片枫叶打着旋儿落在纸页上,他轻轻拂去,目光却久久停驻在某一行小字:“霍三娘临跳崖前,曾将一只布鞋塞进岩缝,说:‘若有人寻到它,便是信义未绝。
’”
这句话,他曾听十七个幸存者亲口讲过,细节略有出入,但内核如一。
如今那只鞋早已不见踪影,连同那道岩缝也被雪水冲塌。
可就在昨日,一位来自陇西的老猎户托人送来一块残革,说是三十年前在龙首涧北坡猎狐时从老鹰巢中拾得,当时只当是古人遗物,压箱底多年,近日听孙子念《守约谣》,才猛然想起??那革片边缘的针脚,与虎卫军配发的制式布鞋完全一致。
老人颤抖着接过革片,在阳光下细看,果然发现一角绣着极小的“三灶”
二字??那是第七旅炊事队第三组的标记。
“找到了……哪怕只是一块皮。”
他喃喃道,眼眶发热。
他知道,这不是终点,而是又一道门的开启。
当晚,他在灯下提笔续写《民声纪略》新篇,题为《遗物考》。
他写道:“史书可焚,碑文可毁,但泥土记得脚步,山河藏有证言。
一块布、一片陶、一根断箭,皆是沉默的诉状。
我们不必等帝王赐名,自有百姓为之立传。”
三日后,一名少年徒步百里而来,背着一只竹箧,自称是黔东南苗寨守约塾最后一届学生。
“先生,我们老师临终前交代,要把这东西亲手交给您。”
他说着,打开竹箧,取出一只木雕小人??正是皮影戏《龙首涧》中霍三娘的形象,手持铁锅,昂首立于悬崖之巅。
“这是我们寨子五代人传下来的唯一完整皮偶。
官府收缴时,我祖父把它埋进了祖坟棺底,骗过了巡查吏。
现在……它该回到该在的地方了。”
老人双手接过,指尖抚过那已被摩挲得发亮的脸颊。
这尊小小身影,曾照亮无数个山村夜晚的篝火,曾在孩童梦中跃动成英雄的模样。
它比金印更重,比碑石更真。
“好孩子,你带回的不只是一个戏偶,”
他声音低沉,“你带回的是不肯低头的魂。”
次日清晨,七钥堂迎来一场特别展览。
老人亲自布展,将布鞋残革置于玻璃匣中,旁附地图与考证文字;木雕皮偶则安放在中央展台,背后投影循环播放各地民众口述片段。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拄拐而来,站定良久,忽然跪地叩首:“这是我姑妈……她当年就在第七旅女兵炊事组,走前给我娘留下一句话:‘要是哪天没人提我们了,你就唱一遍《守约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