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这回土豆可?是在西北立下了大?功。
西北多山,缺水,这样的?地理环境,就注定那边很难种出大?量的?粮食,耕地面积不够,又缺水,别说和江南那样的?鱼米之乡相比,就算是现在被?朝廷认为是流放之地的?岭南那一带,耕地怕事都比西北那一带多。
土豆耐寒耐旱,相比起其他主粮来说没那么娇气,土壤不那么肥沃的?情况下也能长得不错。
现在西北那边的?总督纷纷写折子进京歌功颂德,说西北百姓终于能免于饿死之忧,西北的?驻军屯田,也种了不少土豆,可?以用来做军粮。
萧景曜想起来,上辈子,西北那边的?一些大?山深处的?贫困人家,几乎也是家家户户种土豆。
萧景曜建的?慈善基金也资助过许多来自西北地区的?贫困学子,据基金会的?消息,他们去实地考察的?时候,去这些学子的?家里,多的?是土豆。
可?见土豆在西北地区人民餐桌上的?地位。
这么一想,来自西北几位总督的?折子也就不意外了。
西北苦寒之地,百姓生活不易,驻守在那边的?士兵也不容易,萧景曜再次提议,“西北苦寒之地,民生多艰,陛下若是心疼他们,不如再多免去他们几年的?新粮食的?税收。”
当初商议好的?,土豆玉米红薯这些新粮食,前十年不收百姓的?税,等?到?百姓摸清了它们的?习性,知道怎么种植,怎么给它们防治虫害的?时候,再收税,更能让百姓感念朝廷的?恩德。
反正现在朝廷也不缺钱,永嘉帝当即就同意了这事儿,还十分感慨,“那可?是千年前的?丝绸之路,也曾经繁华过,后来王朝变迁,西北那一块地丢了收,收了又丢,丢了再收。
太祖当年收复那边,也费了许多心思。
只是那边贫苦,又时常受胡人骚扰,朝廷每年安抚百姓都要花上许多银钱。
这竟然让一些人怨声载道,说不如放弃那块地,真是岂有此理!”
“但?凡是疆土,哪有没有用的??”
永嘉帝气鼓鼓。
分明是那些朝臣自己不行!
看看,萧景曜这不就找到?了解决的?办法??眼看着西北百姓的?生活也好了,以后肯定能为朝廷做出更大?的?贡献。
只要有人有地,一切都好说!
尝到?了开海禁甜头的?永嘉帝又把目光放在了西北,语带憧憬,“当初的?丝绸之路已经荒废,不知我们能否再让它重现往日的?繁华?”
既然是通商,海上贸易做得,陆上贸易自然也做得。
尤其是这还是有史可?循的?东西,重现史书中?出现过的?盛景,想想都让人热血沸腾!
萧景曜没想到?永嘉帝会提到?这一茬,愣了一会儿后还是决定据实相告,“陛下有这个心当然好。
只是西域那边的?交通不如临海方?便?,陛下要想重新当年丝绸之路的?繁华,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国库要出的?银子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永嘉帝笑着看向萧景曜,语气笃定,“但?你这个户部尚书心动了。”
“没错。”
萧景曜认真点头,“陛下想必也看到?了海上贸易给大?齐带来的?巨大?利益。
尤其是临海的?那几个港口?,短短几年时间就从贫瘠之地变成税收大?州。
若是丝绸之路再现辉煌,西北苦寒之地,商业也能发展起来,他们也是陛下的?子民,就算朝廷要投入众多人力财力,也不能退缩。”
华夏是一家,最好是大?家一起越过越好,而不是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萧景曜这辈子虽然没有去过西北,但?也在同僚们的?话语中?感受到?了西北百姓的?不易。
连有朝廷发粮饷,自己还能屯田的?西北士兵日子都过得不咋地,更别提普通的?西北百姓了。
现在国库充盈起来了,给西北多投入点开发资金也不错。
萧景曜很是大?方?。
永嘉帝瞬间感受到?了有个大?方?的?户部尚书的?幸福。
尤其是在铁公鸡胡阁老?的?对比之下,萧景曜这个大?方?的?户部尚书就更让永嘉帝感动了。
永嘉帝忍不住感叹,“可?惜父皇当年没让你当户部尚书,不然的?话,他也不至于每回想干点什么事都抠抠搜搜的?。”
朝中?有点资历的?,谁不知道胡阁老?这只铁公鸡的?光辉事迹呢。
萧景曜无奈,“胡阁老?那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