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17 世纪的一百年中,金钱的概念和形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从1694 年到1776 年亚当。
斯密
的问世时,人类历史上银行发行的纸币量第一次超过了流通中的金属货币总量[注
1。
3]。
工业革命所产生的对铁路、矿山、造船、机械、纺织、军工、能源等新兴行业空前巨
大的融资需求与传统金匠银行的古老低效和极为有限的融资能力之间产生了日益强烈的矛
盾。
以罗斯切尔德家族为代表的新兴银行家,抓住了这一历史性的重要机遇,以对自己最为
有利的方式,全面主导了现代金融业的历史走向,而所有其他人的命运则不得不或毫无知觉
地被这种制度所决定。
1625 年以来的两次内战和政局动荡使英国国库空虚,当1689 年威廉一世入主英国(由于娶
了英王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才得到的王位)的时候面对的是一个烂摊子,再加上他与法国
路易十四正在进行的战争,使得威廉一世四处求钱几近饥不择食的程度。
这时,以威廉。
帕特
森(William Paterson)为首的银行家向国王提出一个从荷兰学来的新生事物:建立一个私
有的中央银行– 英格兰银行,来为国王庞大的开支进行融资。
这家私人拥有的银行向zf 提供120 万英镑的现金作为zf 的“永久债务”
(Perpetual Loan),
年息8%,每年的管理费4000 英镑,这样每年zf 只要花10 万英镑就可以立刻筹到120 万英
镑的现金,而且可以永远不用还本钱!
当然zf 还要提供更多的“好处”
,那就是允许英格兰银
行发行国家认可的银行券(Bank Note)。
人们长久以来就知道金匠银行家(Goldsmith Banker)
最有利可图的就是发行银行券, 这些银行券其实就是储户存放在金匠那里保管的金币的收
据。
由于携带大量金币非常不便,大家就开始用金币的收据进行交易,然后再从金匠那里兑
换相应的金币。
时间久了,人们觉得没必要总是到金匠那里存取金币,后来这些收据逐渐成
了货币。
聪明的金匠银行家们渐渐发现每天只有很少的人来取金币,他们就开始悄悄地增发
一些收据来放贷给需要钱的人并收取利息,当借债的人连本带息地还清借据上的欠款,金匠
银行们收回借据再悄悄地销毁,好象一切都没发生过,但利息却是稳稳地装进了他们自己的
钱袋。
一个金匠银行的收据流通范围越广,接受程度越高,利润就越大。
而英格兰银行发行
的银行券的流通范围和接受程度都是其它银行远远无法比拟的,这些国家认可的银行券就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