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他发现绣球最畅销,立即买下好些绣球花作样品。
李嘉诚回到长江塑胶厂,他不动声色,只是把几个部门负责人和技术骨干召集到他的办公室,把带来的样品展示给大家。
众人为这样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塑胶花拍案叫绝。
李嘉诚宣布,长江厂将以塑胶花为主攻方向,一定要使其成为本厂的拳头产品,使长江厂更上一层楼。
产品的竞争,实则又是人才的竞争。
李嘉诚四处寻访,重酬聘请塑胶人才。
李嘉诚把样品交他们研究,要求他们着眼于三处:一是配方调色,二是成型组合,三是款式品种。
李嘉诚明察秋毫,他认为塑胶花工艺并不复杂,因此,长江厂的塑胶花一面市,其他塑胶厂势必会在极短时间内跟着模仿上市。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本来批量生产的塑胶花,成本也并不高。
价格一高,问津者必少。
其他厂家再一拥而上,长江厂的市场地位就难得稳定。
所以,李嘉诚提出在经营策略上倒不如在人无我有、独家推出的极短的第一时间,以适中的价位迅速抢占香港的所有塑胶花市场,一举打出长江厂的旗号,掀起新的消费热潮。
卖得快,必产得多,“以销促产”
,比“居奇为贵”
更符合商界的游戏规则,以此来确定自己在行业生产中的地位。
这样,即使效颦者风涌,长江厂也早已站稳了脚跟,长江厂的塑胶花也深深植入了消费者心中。
事实果真如此,李嘉诚走物美价廉的销售路线,大部分经销商都非常爽快地按李嘉诚的报价签订供销合约。
有的为了买断权益,主动提出预付50%的定金。
很快,塑胶花风行香港和东南亚。
老一辈港人记忆犹新,几乎在数周之间,香港大街小巷的花卉店,摆满了长江厂出品的塑胶花。
寻常百姓家、大小公司的写字楼,甚至汽车驾驶室,都能看到塑胶花的倩影。
而李嘉诚由于掀起了香港消费新潮流,长江塑胶厂由默默无闻的小厂一下子蜚声香港塑胶业界。
就这样,李嘉诚在香港洞察先机,快人一步研制出塑胶花,填补了香港市场的空白。
另外,由于李嘉诚不按物以稀为贵的一般道理卖高价,而是着眼于占领市场份额,因而一举成功。
先于别人,断然出击
在商业竞争中,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就是生命,而最具有现代产品性质的电脑软件更是一种时间性极长的产品,一旦落后于人,就会面临失败的危险。
比尔·盖茨深深地了解这一点,在公司的若干重大危机关头,他总是抢在别人前面,断然出击,因而获得了成功。
1982年,新成立的莲花公司推出了一套“莲花1…2…3”
软件,它将为那些不能使用电子表格的客户提供帮助。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1983年9月,盖茨秘密地安排了一次小型会议,把微软最高决策人物和软件专家关在西雅图的汇狮宾馆,开了整整三天的“头脑风暴会”
。
盖茨宣布会议的宗旨只有一个,那就是尽快推出世界上最高速的电子表格软件。
当时,青年学者克郎德自动请缨,要主持这套软件的设计。
从不论资排辈的微软,将机会给了克郎德。
由此,克郎德脱颖而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