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说完,她命令左右的人脱下景让的衣服,鞭打他的脊背。
这时,景让手下的人都站出来替他求情。
打了很久,母亲才同意把他放了。
景让从中受到了教育。
可见,一个人既要能经受逆境的考验,更要能经受顺境的考验。
如果一个人生长在富贵之家,物质方面可说应有尽有,就会养成不良嗜好和喜欢作威作福的个性,尤其是作威作福、专权弄势,对人的腐蚀就好像凶焰,早晚会引火自焚。
三国时,钟会、邓艾以两路大军攻灭西蜀,而钟会心生反意,想据险自守,做刘备第二,进而兵临长安灭魏,再起兵灭吴,一并天下于自己一人之手。
但又担心邓艾与己为敌。
他想到告伪状的办法,几次密报司马昭,说邓艾心存反意。
司马昭毕竟是谋略场中的老手,他虽然担心邓艾逆反,对钟会却也有疑惧之意。
接到钟会的密报,他对钟会的真正用意便了如指掌。
他写信告诉钟会说:“邓艾有可能据兵自守,所以我派贾充领兵一万入斜谷,屯乐城,前去援助你。
我自己领兵十万在长安,随时准备接应。”
司马昭另派新兵之意当然不是为了邓艾,而是为了钟会。
钟会也不是呆子,他一见司马昭的信,便知司马昭对自己起了疑心,遂仓卒行事,拥兵反叛。
不想司马昭早在钟会身边安插人手,钟会反叛尚未真正发动起来,便被杀身亡了。
钟会之死正如老子所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所以我们要养成逆境不馁、顺境不骄的心态,着眼大局,虚怀若谷,才会使我们不断进步、提高。
不得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一个人的气节和正义可以傲视一切。
一个人不管如何清高或有学问,如果没有高深的品德来配合,那么这种学问和清高也就丧失了意义。
所以做人不得有傲气,却不可无傲骨。
楚怀王时,屈原在朝担任左司徒的官职。
他学识渊博,记忆力强,对治理国家的道理非常清楚,并且擅长辞令。
楚怀王很器重他。
他在朝中和楚王一道商议国家大事,发布政令,对外接待各国使节,和各国的君王相酬酢。
当时,上官大夫和屈原爵位相同,一心想争取楚王的宠信,非常嫉妒屈原的才华。
有一回,楚王指派屈原制定国家的法令。
屈原刚刚起草,还没有定稿,上官大夫看见了,便想夺取这份草稿,屈原不给他。
上官大夫因此怀恨在心,在怀王面前毁谤屈原说:“大王指派屈原制定法令,没有一个人不知道,每当一道法令制定完成,颁布出来,屈原就自夸其功,认为除了自己以外,没有人能作得出来。”
楚王听了大怒,因此疏远屈原。
屈原对于楚怀王被小人迷惑,耳朵不能辨别是非,眼睛不能分清黑白,感到痛心,所以忧愁苦闷,沉郁深思,写成《离骚》。
屈原在《离骚》里,叙述远古帝喾的事迹,称扬近世齐桓的伟业,同时论及中古汤武的功绩,用来讽刺当时的政局。
他的文辞简约,托意深微;他的心志高洁,所以喜欢用香草作比喻。
他品德高尚、行为廉正,所以一直到死,为小人所不容,如《离骚》中的“制芰荷以为衣,集芙蓉以为裳”
,都是美好品德的象征。
他不肯同流合污,毫不受社会恶习的感染,虽处污泥,却如莲花一般,仍保持自身品德的高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