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范蠡离开越国时,曾遗书一封给共过事的大夫文种,劝他尽早离开越王,信中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安乐,子何不去!”
但文种并没有听从劝告离开越国,而只是称病不朝,以为我不管事便可无事。
果然,没过多久,越王便听信谗言,找借口逼文种自杀了。
越王可与人共患难,患难之时做其臣下便可身安,但他不能与人共享乐,因此患难之时一过,他的赐官加爵,便是加灾施祸。
范蠡审时度势,及时身退,不求一时富贵,也远避了杀身之祸;文种不知,最终虽事业有成却性命不保,到死也只能留下说不出的遗憾。
张良与萧何、韩信,并称汉初三杰,张良却未像萧何那样遭受锒铛入狱的凌辱,也未像韩信那样落得兔死狗烹的下场。
关键是他在成功时激流勇退,在辉煌时甘于退向平淡。
自从汉高祖入主关中,天下初定,张良便托辞多病,闭门不出,屏居修炼养身之术,研习黄老之学。
汉高祖剖符行封,特意让他自择齐地三万户。
张良只选了个万户左右的留县,受封为“留侯”
。
他曾说道:“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留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
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游。”
他看到帝业建成后君臣之间的“难处”
,欲以退让来避免重复历史的悲剧。
遵循着可有可无,时进时止的处事原则。
在西汉皇室的明争暗斗中,他极少参与谋划,堪称“功遂身退”
的典型。
战国时的范雎用“远交近攻”
的谋略辅佐秦昭王,屡建奇功,拜为相国,封应地,号应侯,成为秦昭王最信任的人。
后来,他举荐的郑安平和王稽先后叛国通敌,根据秦国法令,举荐者也应治罪。
虽然秦昭王考虑到范雎的功劳很大没有治他的罪,但范雎自己心里感到不自在。
这时,燕国人蔡泽来到了秦国,求见范雎。
蔡泽见到范雎后,气宇轩昂,谈吐不同凡响,范雎不得不服。
蔡泽对范雎说:“人们常说,太阳运行到中天便要偏西,月亮圆满便要亏缺。
物盛则衰,这是天地间的自然规律。
你现在功劳很大,官位到了顶点,秦王对你的信任也无以复加,正是退隐的好时机。
这时退下来,还能保住一生的荣耀,不然的话,必有灾祸。
这方面的教训是很多的。
想当年,商鞅为秦孝公变法,使秦国无敌于天下,结果却遭到车裂而死的下场。
白起率军先攻楚国,后打赵国,长平之战杀敌四十万,最后还是被迫自杀。
又如吴起,为楚王立法,兵震天下,威服诸侯,后来却被肢解丧命。
文种为越王勾践深谋远虑,使越国强盛起来,报了夫差之仇,可是最终还是被越王所杀。”
范睢听后不禁悚然动容。
蔡泽稍稍停了一会儿又说:这四个人都是在功成名就的情况下不知道退隐而遭受的祸患。
这就是能伸而不能屈,能进而不能退啊!
倒是范蠡明白这个道理,能够超脱避世,做了被人称道的陶朱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