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以用传统的数学方法来量化考察,即是“模糊”
。
模糊思维的特征就是承认思维的模糊性,它遵循“亦此亦彼”
的模糊逻辑,突破传统逻辑“是就是,不是就不是”
的界限,为人们解决模糊事物中间的问题开拓了广阔天地。
纪昀这条建议的提出,考虑了太多的把不准的复杂因素,于是他宁愿答非所问地模糊它一下,收到了“非模糊”
参谋不会有的好效果。
当然,模糊之法不可滥用。
严格地说,模糊参谋法乃是一种特殊情况下的不得已而为之,如果不需要模糊的时候也来模糊它一下,就会弄巧成拙,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模糊参谋不等同于模棱两可。
参谋的看法、见解都应该包含在模糊语言之中,并且有可能被对方正确理解,不至于产生歧义。
纪昀的一番话貌似文不对题,含含糊糊,其实他真正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是很清楚的,纪昀早已算定他的参谋对象能悟出来。
要学会激流勇退
都说职场如战场,不错,职场就是战场,身在职场中,就应该遵循一些做领导的“规则”
:居安思危、激流勇退……这方面的例子也不少。
越王灭吴以后,越王勾践循吴王夫差故辙北进,大会诸侯于徐州,一时号称霸主。
勾践的霸业,与范蠡、文种的忠心效劳、协力深谋是分不开的。
徐州会盟后,范蠡便担任了上将军这个最高军事指挥职务。
范蠡觉得自己的地位太高了,大名之下,不宜久留,于是班师回国后,向勾践写了一封辞职书说:“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
当年主公在会稽受辱,我没有殉国,是为了灭吴报仇,今既已雪耻,我请求接受在会稽时应得的惩罚。”
勾践看了范蠡的辞职书,先安慰他说:“回去后,我把越国分给你一半。”
接着又威胁范蠡说:“如果不听我的话,就杀掉你。”
范蠡心里想:“你按你的权力行事,我按我的意愿行事。”
晚上,范蠡收拾了细软珠玉,带着家眷和随从人员,不辞而别,乘船飘海而走,再也没回来。
范蠡乘船经五湖(今太湖)入海,到达齐国后,立即派人给在越国担任相国的文种送去一封信。
范蠡和文种都是楚国人,年轻时就是好友,后来两人都到了越国,在勾践手下共事几十年,互相支持帮助,感情更加深厚。
范蠡在信中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越王这个人可以共同患难,不能共同安乐,你为什么还不离开呢?”
文种看了信以后,内心很矛盾,他舍不得相国这个高官厚禄,认为勾践对他这样功高望重的老臣不会有什么猜忌;同时又觉得范蠡的警告也不是没有道理。
这时有人在勾践面前进谗言,诬告文种要作乱。
原来,勾践在报了会稽之仇,并完成霸业之后,就开始妒忌和畏惧文种的才能,他听到谗言后,认为正好有理可诛,便随函赐给文种一把利剑。
文种接过剑,只见勾践信中写道:“你教寡人伐吴七术,寡人只用其中三种就灭了吴国,还有四种你掌握着,请你用那四种到地下去为我先王效劳吧!”
文种长叹一声说:“真后悔没听范蠡的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