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讲的是三国时期发明家马均的故事。
马钧是三国时期的发明家,他性巧又善于动脑筋,曾改进织绫机,使丝织效率提高了五倍。
他发明了一种由低处向高地引水的龙骨水车,可以连续提水灌溉,直到今天仍然在使用。
马钧最突出的表现有还原指南车;制作出一种轮转式发石机,能连续发射石块,远至数百步;把木制原动轮装于木偶下面,叫做“水转百戏图”
。
此后,马钧还改制了诸葛连弩,对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做出了贡献。
“任”
,形声字,其初文“壬(ren)”
始见于甲骨文。
甲骨文中的“壬”
字,像人挺立于天地之间,可能与
“任”
的最初表意有一定关联,暗示人担当某种职责或任务时顶天立地的状态。
金文
“任”
字已较为明确,写作
“?”
或
“任”
。
“?”
字形上面像一个人,下面的线条可能表示人所承担或负载的东西。
后来加
“人”
旁写作
“任”
,强化了与人相关的意义,表示人承担事务或责任。
由此可见,其本义是抱、担荷的意思。
《诗经·大雅·生民》:“是任是负。”
这强调的是人用身体承载物品或负担。
《说文解字》:“任,保(一作“符”
)也。
从人,壬声。”
后来,由抱、担荷的动作引申为所承担的职责、任务的意思。
《孟子·告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行。”
进一步引申为担当、担任某种职务或角色。
《周礼·大司马》:“以任邦国。”
因为能够担当职责,所以又引申出信任、任用的意思。
《管子·大匡》:“吾权任子以死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