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的异体字,左用“爿”
(读pan)表意,指木片或竹片,右用“戋”
(读激an)兼读音,也表示小的意思。
因为笺最初是用于在竹简上做标记、注释,所以引申出了注释、笺注的意思。
如在古代的经学研究中,学者们对经典着作进行注释时,就常用
“笺”
字。
像郑玄的《毛诗笺》,就是对《诗经》的一种注释着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纸张发明后,“笺”
又用来指小幅而精美的纸张,供人们题诗、写信等,如信笺、便笺、诗笺等。
此时的
“笺”
已经不再局限于竹简,而是成为了一种书写载体的统称,并且具有了一定的审美和实用价值,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用途和喜好,选择不同质地、颜色、图案的笺纸来书写。
“牒”
,形声兼会意字,最早见于小篆时期。
小篆的字形中从片,枼声;“片”
表示与木片、竹简等有关,说明其本义与这些书写载体相关;“枼”
表声,同时也表意,是树叶的意思,可能表达的是像树叶般轻薄的意思,与
“牒”
的形态特征有一定关联;其本义指的是古代书写用的木片或竹片。
《说文解字》:“牒,札也。”
按:小简曰牒,大简曰册。
薄者曰牒,厚者曰牍。
由于木片、竹片常被用于书写官方文书等,“牒”
又引申为文书、证件。
李商隐《行次西郊作》:“昨夜军牒来,电兵万五千。”
又进一步引申指代书籍、簿册。
王安石《送江宁彭给事赴阙》:“壮志异时开史牒,妙龄终日对书龛。”
后来引申为谱籍,用于记录家族世系、人物等信息。
《史记?三代世表》:
“余读牒记。”
索隐提到
“记系谥之书,以牒为之”
,这里的
“牒”
就是指记录家族谱系等内容的谱牒。
“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