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讲的是:仅仅做到这些外在形式上的礼仪还远远不够,更为重要的是,在整个祭祀过程当中,每一位子孙都务必要让内心始终处于一种“悚惧恐惶”
的状态之下。
这里所说的“悚惧恐惶”
并非单纯指恐惧害怕,而是意味着一种敬畏之心、谦逊之态以及对自身责任重大的深切体悟。
当面对列祖列宗之时,子孙们需时刻警醒自我,深知自己肩负着传承家族荣耀、弘扬家族精神的历史使命,丝毫不敢有半分懈怠或轻慢之举。
只有怀着这样一颗虔诚敬畏的心去完成祭祀仪式,才能够真正得到先祖英灵的眷顾与护佑,并使得家族的血脉得以源远流长、薪火相传。
“稽颡再拜,悚惧恐惶”
描述是祭祀时人们行礼的规范和对于先祖和神灵而产生的敬畏、的心理,这是一个人诚敬到极点时的心理反应。
我们要注意这里描写不同心理层次的四个用词,程度一层比一层严重。
在现代社会,虽然这种古老的礼仪形式已不再普遍存在,但它所传达的精神内涵依然有着重要意义。
在面对长辈、师长时,我们虽然不再行稽颡再拜之礼,但那份发自内心的尊敬,与古人的悚惧恐惶并无二致。
在一些庄严的仪式中,比如毕业典礼、成人礼,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对传统、对成长的敬畏。
在祭拜祖先的时候,诚敬恭谨、严肃矜庄,这很好理解。
为什么这里说会“悚惧恐惶”
,甚至吓得屁滚尿流,大小便失禁呢?我们在祭祀天地、祖先的时候,不仅仅要追慎终追远,缅怀先祖的功德;同时在先人神灵面前要反省自己,反思自己曾经做过的错事、恶劣的想法、龌龊的心理等给祖宗蒙羞的地方,每想到这一些就会悚惧恐惶。
在古代,家族的荣耀是每一个成员都要尽全力维护的,使家族蒙羞是一个人的奇耻大辱。
所以,在祭祀反省的时候,犯小错的人都会战战兢兢,诚惶诚恐。
反错误再厉害一点的人,心中惴惴不安。
真正行为有打错,让祖先蒙羞的,就会吓得大小便失禁,屁滚尿流。
更有甚者则惶惶不可终日,吃饭吃不下,睡觉也睡不着。
这样的人虽然犯了错误,但是还有救,因为他(她)还有羞耻之心。
孟子说:“无羞耻之心者非人也”
。
做了错事,连悚惧恐惶之心也没有,厚颜无耻,没皮没脸,这是“非人”
,就再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所以古代的祭祀是大典,庄严异常,目的之一就是借天地祖先的力量,净化参与者自己的心灵。
如果你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没有诚敬之心,这样的典礼最好不要参加,去了有过无功,何苦呢!
截至目前,我们已经顺利完成了《千字文》第四部分的第四个段落的讲解。
此段文字始于“耽读玩市”
,终于“悚惧恐惶”
,犹如一幅生动鲜活的画卷,向我们徐徐展开了古人先贤们市井生活、温馨和睦的家庭场景,以及家族的发展与传承。
这段文字通过细腻的描写让我们领略到了古人先贤们真实而又充满趣味的市井生活与家庭生活,同时也传递给我们许多宝贵的人生经验和价值观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